大衛鮑森-29箴言(一)      

箴言這卷書一共有九百條箴言,涵蓋人生各個層面,涵蓋各種主題。聖經所說的智慧和愚昧都不是指智力方面,而是指道德方面,箴言這卷書是在講如何善用人生,也在講如何虛度人生,愚昧的人虛度人生,智慧的人善用人生,聖經是要讓我們更有智慧,不是更聰明,是要給我們智慧善用人生。箴言是在講得救後要怎麼做,這卷書是在講箴言,不是在講應許,箴言並不是應許,箴言是對人生一般性的觀察,應許則是特殊的承諾,兩者大不相同。

大衛鮑森-28箴言(一)
把箴言放在聖經裏有點奇怪,換做我們應該不會想要把箴言放在聖經裏,但是上帝卻這麼做。所以箴言也是上帝的話,第一次讀箴言的時候會覺得好像是一大堆俗語。甚至很多是常識,只是那些常識並不常見,有些觀察十分幽默,叫人想笑,而且箴言好像不太屬靈。沒有談到私底下或者是公開場合的靈修生活,都是一些很實際的事,有些事顯而易見。
 
  “窮人的貧乏是他的敗壞”這種話好像誰都會講,對吧。心中喜樂,面帶笑容,這我們都知道。寧可住在房頂的角上,不在寬闊的房屋與爭吵的婦人同住,還有過路被事激動,管理不幹己的爭競,好像人揪住狗耳,這個觀察很深入。很多箴言聽起來,好笑的感覺多過鼓勵,有些箴言甚至不太道德。比如說,金錢萬能,可以帶你去見重要的人物。可惜欽定本翻譯成,人的禮物為他開路,硬是把這句話,加上了屬靈的含義,但這裏是指送紅包,可以幫你打通一些關卡,這個觀察是沒有錯,但是合乎道德嗎?很多箴言成了日常生活中的慣用語,不打不成器的說法,就是來自這卷書,盼望遲遲不實現,令人憂心。人的高傲必使他卑下,偷來的水是甜的,鐵磨鐵,磨出刃來。我們很熟悉這些箴言,但是很多人用了卻不知道典故,這些都是從聖經來的,我們在箴言裏面,可以看見別人的寫照。多話的婦人,嘮叨的妻子,還有在街上游手好閑的年輕人,愛來串門子的鄰居,一來就不肯走,一早起來就情緒高亢的朋友,叫人受不了。在這裏可以看見各種人的寫照,但是你有沒有看見自己呢?
 
我想這是讀箴言的關鍵。就像雅各書說的,讀聖經就像是照鏡子,但是如果一讀完就忘記,對你根本沒有好處。至少箴言描述出,人生真實的樣貌。箴言不會是描述我們在教會中的樣子,而是街上、辦公室、商店還有家裏的樣子。所以箴言要強調的是,敬虔是表現在日常生活裏,敬虔不只是禮拜天在教會裏的表現而已。是看你平日面對各種情況時候的樣子,這卷書一共有九百條箴言,涵蓋人生各個層面。涵蓋各種主題,像是智慧和愚昧,驕傲和謙卑,愛和情欲,財富和貧窮,工作和休閑,主人和僕人,丈夫和妻子,親戚和朋友。我常覺得親戚朋友這個詞很好笑,像結婚請客的時候要分成親戚和朋友兩個名單,一個是你必須要請的名單,一個是你想請的名單,好像親戚不能做朋友一樣,另外也談到生命和死亡,什麼都談,所以這卷書跟我們很有關系,但是跟信仰無關,這卷書沒有提到祭司和先知。提到君王,但就這樣而已。
 
我們會稱這為世俗的生活,但這樣講很危險,聖經上沒有世俗這個詞,我們不應該使用。但我已經聽到這裏有人,聊天的時候這樣講,在上帝的眼中,只有罪才是世俗的事。希臘思想才會把生活劃分成神聖和世俗,千萬不要說,你從事世俗的工作。因為從聖經的角度來看,這是指犯罪的工作。你不該從事這種工作,每一種工作在上帝的眼中都是神聖的,不管你是電腦操作員,計程車司機或傳道人。上帝寧可要一個盡職的計程車司機,而不要一個偷懶的宣教士。在上帝的眼中所有的工作都一樣神聖,所以要糾正這種觀念,不要把生活分化成兩邊,一邊神聖一邊世俗。箴言所要講的,就是怎樣在這個俗世活出神聖的生命,並且把世界變成神聖,上帝關心生活的各個層面。所以這卷書在講,我們平時的行事為人,我們平時並不是待在教會裏,我把他叫做美好人生的關鍵。什麼是美好的人生?有出電視喜劇叫“美好人生”,劇中給美好人生下了一個詮釋,但聖經的詮釋很不一樣,一般人說的美好人生通常是指物質方面,聖經卻是指道德方面,聖經所說的愚昧不是指智力,而是指道德。智慧也不是指智力而是指道德,簡單地說,箴言這卷說在講如何善用人生,也在講如何虛度人生,愚昧的人虛度人生,智慧的人懂得善用人生。
 
當你臨終時回顧這一生,你會覺得白過了一生麼?還是覺得善用了這一生?這個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很容易虛度一生,一個人的人生只有一次機會,人生只有一次機會,沒有第二次機會,因為你只有一個人生,你只有一個昨天,千萬不要虛度,你只有一個今天,千萬不要虛度,時光不能倒轉,我父親以前常常告誡我們,人生很短,經不起浪費一分一秒,但是人生的長度,足夠你活出上帝的旨意。所以箴言這卷書的重點是,不要愚昧的虛度人生,不要等到最後才發現,自己饒了一圈回到原點,還是一事無成,當你臨終回顧這一生的時候,應該確信自己善用了這一生,完成了上帝在我身上的旨意,懂嗎?聖經有幾卷書稱做智慧書,就是這個緣故,聖經是要讓我們更有智慧,聖經不會讓你更聰明,更厲害,不會讓你更受歡迎,更有名,或是更有錢。但聖經能讓你更有智慧,所以上帝給我們這卷書,像是箴言這樣的書,或者像新約聖經中的雅各書。都是在講智慧的書,要給我們智慧,善用人生,“救贖”這個詞,很接近“廢物利用”這個詞,二次大戰的時候很流行用“廢物利用”這個詞,按現代人的說法就是回收,我每次談到救贖的時候都會用“回收”這個詞,每次有人問我從事什麼行業,我都會說是“回收業”,對方聽了都會微笑,好像覺得這個行業不錯,如果他們問我回收什麼,是金屬鋁製品還是紙張,我就說:“我回收人”,因為人才是最大的問題,人才是汙染地球的罪魁禍首,所謂回收就是把東西丟掉之前,把它搶救回來,重新利用,讓它恢復原來的用途,今天什麼東西都能回收再生。比方像是瓶瓶罐罐,或是紙張等等。耶穌說地獄就像是一個垃圾場,好比耶路撒冷城外的欣嫩穀,所有的垃圾都往那裏扔。所以耶穌每次講到下地獄,都是用“扔”這個動詞,他不是說上帝送你下地獄,而是說你會被扔進地獄,因為我們丟垃圾的時候都是用扔的。但是你可以把垃圾搶救回來,回收之後可以再利用,恢復原來的用途,這正是救贖的含義。上帝在回收世上的罪人。好叫他們重新再生,恢復原來的用途,瞭解嗎?這就是救贖的含義。救贖的意思其實就是在垃圾被扔掉以前把它回收,所以上帝的工作是把罪人變成聖徒,把愚昧的人變成有智慧的人。簡單的說上帝的救贖就是把愚蠢的人變成明事理的人,耶穌捨命就是這個目的。他捨命不是為了救我們脫離地域,他是為了回收我們這些人,他為我們成為罪,好叫我們在他裏面成為上帝的公義。他說:“拿你的罪來交換我的公義,我要把你回收,讓你能夠再度侍奉上帝”,救贖就是這樣,愚蠢的就會虛度人生,明事理的人會善用人生,瞭解嗎?所以箴言是在講,我們得救是為了什麼,不是講誰拯救了我們,而是講我們得救是為了什麼。我們經常會引錯新約的經文,聖經說上帝能夠拯救人到底,我們卻把它詮釋成上帝能夠拯救最壞的人,但聖經的意思不是這樣,聖經是說神能夠拯救,讓人恢復到最好的狀況,重點在於人能夠恢復到什麼狀況,上帝拯救我們,讓我們成為明事理的人,能夠善用人生,再度被他使用。所以我從不說我已經得救,而是說我正在得救的過程,我是在邁向救贖的過程中,我還沒有完全得救,我這個身體尚未得救,仍要被扔進垃圾堆。但我的身體會得著救贖,我會得到一個新的身體,所以救贖不只是救人脫離罪和愚蠢,而是使人恢復聖徒的身份,使人明事理,為上帝善用人生。
 
所以箴言是在講,得救以後要怎麼做,當然有人會說,很多智慧不用看聖經就知道,沒錯。因為男女都是照上帝的形象造的,所以人多少有一點智慧,可是人的本性並沒有足夠的智慧去善用人生。人的智慧很有限,必須得著救贖之後才有能力。唯有被基督救贖之後,才有能力善用人生。活出上帝的旨意,所以世人的智慧其實是愚蠢的,最終會帶人走向死亡和地獄,不管我們對人生有多少片面的智慧,整體說來其實非常愚蠢,應該全都扔掉。上帝是一切智慧的源頭,聖經說他是全智的上帝,只有他是有智慧的神,他有無窮的智慧,他會白白的把智慧賜給人,但我們往往是從別人那裏得到這些智慧,上帝選擇透過別人來傳給我們這些智慧,尤其是透過我們的父母,還有祖父母,以及經驗比我們豐富的人,他們的人生吃過苦頭,我們如果向他們學習,就可以因此得到智慧,只可惜很多年輕人往往不肯聽父母的,我記得有一對基督徒男女,說他們想要結婚,但是雙方父母都不同意,可是他們認為沒有關系,因為父母都不是基督徒,我說:你們這樣講很愚蠢,他們的人生經驗比你們豐富,也很瞭解你們,你們應該聽聽他們的意見。
 
但這並不容易做到,尤其是基督徒特別不喜歡向非基督徒學習,耶穌曾經有一個比喻談到一個不義的管家,那個故事很特別,在那個比喻裏面,每個人都很壞,然而耶穌卻說,有時候黑暗之子在某些事上比光明之子更聰明,耶穌這句話確實沒錯,所以我們要獲得智慧,我在講列王紀的時候說過,箴言的作者是所羅門,他在登基作王的時候只向上帝求一樣東西,上帝對他說你要什麼我都願意給你,他求了智慧,上帝就給他智慧,還賜給他別的,像名聲、權利、財富,但他得到了治理人的智慧,能做公正的審判,一個很經典的判例是,兩個妓女在爭一個嬰兒,兩個人都爭說那是自己的孩子,所羅門就說,不如把孩子切成兩半,很有智慧。上帝:“我要給你,辨別是非的智慧,如果你…”“如果”真是聖經上最重要的一個詞,上帝的應許都是有條件的,“如果”你謹守我的律例、誡命,我會給你辨別是非的智慧。
 
我們需要留意上帝應許的條件,他想要賜福給我們,只是他有先決條件,那是我們必須留意的,所羅門的智慧遠近聞名,連士巴女王都親自前來,不只看他的財富,還要聽他的智慧之言。她是女王,很需要智慧,她心想:我可以從哪裏得到智慧呢?聽說猶太王所羅門很有智慧,我應該去見他才對,於是她從所羅門那裏學習智慧,她一定坐下來聽了很多箴言,所羅門收集了很多箴言,就像他收集妻妾一樣。他收集了九百條箴言和七百個妻妾。我曾經說過他寫了三卷書,雅歌、箴言還有傳道書。他年輕的時候寫了第一卷書,雅歌,這是講內心感情的一卷書,充滿了情感,這個年輕人被戀愛沖昏頭,完全忘了上帝的存在。箴言是中年人寫出來的書,我認為這是講意志的一卷書,基本上是一卷道德的書,至於傳道書則是講心思的一卷書,基本上是一卷理性的書,是他默想哲學百態所寫出來的哲學書,不管最後有沒有達到目的。所以這三卷分別是年輕戀人,中年父親和老哲學家寫出來的智慧,全在講智。大多是從負面的經驗,寫出的負面忠告,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從別人的錯誤學到智慧。他親自編寫這些箴言,他有這方面的才華,所羅門可以把自己的觀察簡潔有力地做個結論,但是他也會收集其他箴言。很有意思的是,有很多箴言來自阿拉伯人,是從阿拉伯的哲學家那裏收集來的。還有一整章是埃及箴言,很可能是從他的妻子,法老的女兒那裏收集來的。因為所羅門知道世人也有一些智慧,他不介意收集別人的智慧,只要上帝也認同就好了。他會從上帝的觀點來詮釋那些箴言。當然別人並沒有那麼做,這是秘訣,你可以從非基督徒學到常識,但非基督徒不是從上帝的觀點來看,是錯誤的架構。
 
你可以重新在上帝的架構裏來看那些智慧,所以在箴言裏提到上帝90次,而且是用上帝的名字“雅威”,也就是以色列的神,不是隨便一個神,而是清楚的高舉以色列的神。上帝真奇怪,竟然會選擇猶太人,但更奇怪的是,很多人選擇猶太人的神,卻藐視猶太人。猶太人的神才是真正存在的神,所有的常識,放在這個架構來看,這卷書中有部分箴言,十多年後由希西家收集的,他收集從所羅門時代口語相傳下來的箴言,不是用文字寫下來的,這卷書後面有一部分,是所羅門的箴言,卻是多年以後,有希西家的文士收集的,所以是混合的箴言,可見這卷箴言顯然不是在所羅門時代完成的,是後來才加上去的,可能是在西元前550年完成的。
 
那麼在談箴言這卷書之前,我們先來講一下這卷書的特色,這卷書有三大特色,一起來瞭解一下,第一:這卷書是在講箴言,這句話好象很明顯,我的意思是說,這卷書重點是在講箴言,並不是在講應許,這卷書在講箴言,箴言就是箴言,並不是應許,但我常常聽到人引用箴言,把箴言當作是上帝的應許,其實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箴言和應許的差別如下,先來看一下箴言這個詞,這個詞來自拉丁文的pro,意思是“為了”,而verba意思是“話”,所以proverb(箴言)是指在給某種情況的話,是適合那種情況聽的話,古今都能適用,他簡單扼要的說出了人的經驗,箴言的希伯來文是mashal意思是(相像),希伯來文的proverb(箴言)意思是只給某種情況的話,希伯來文的箴言mashal意思是(相像),耶穌的比喻就叫做mashal意思就是“就像這樣”,平常如果向小孩子解釋某件事的時候,你就會說:這就好像是…希伯來文的mashal(箴言)意思就是“就像這樣”“就像這樣”,耶穌有一些比喻一開始就說天國就像這樣,“就像這樣”,一般的智慧就是這樣傳承下去,媽媽,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就像這樣…你把智慧傳下去,為什麼你不應該碰那個,為什麼你不應該吃那個,所以箴言是對人生一般性的觀察,至於應許則是特殊的承諾,這兩種要分得很清楚,箴言是一般性的觀察,應許則是特殊的承諾,我盡量解釋的簡單一點,比如下面這句箴言“大衛鮑森重視守時”這是真的,我很討厭遲到,很抱歉今早我遲到了,我不喜歡遲到,這是一句箴言,是個一般性的觀察,如果瞭解我這個人就知道這句話是真的,可是“大衛鮑森重視守時”並不代表說大衛鮑森答應9點15分前到,這完全是兩回事,所謂答應是一種責任。如果沒有照那句箴言去做,不需要被責,可是如果不遵守承諾就會被責怪,各位瞭解嗎?所以箴言只是一般說來是真的,但不是永遠為真。
 
我們不該期待箴言能夠實用於各種情況,這樣你們明白嗎?但是我知道有一些人把箴言的話當成應許,期待上帝實現那個應許,結果事與願違,然後信心就動搖了,因為他們把一般性的觀察當成上帝的應許,但是箴言並不是放諸四海皆准,我舉個例子,誠實為上策。這句話就一般說來是真的,但我知道有人因為誠實而損失金錢,有人因為誠實而失去生意。這句話不是永遠為真,但一般說來是真的,瞭解嗎?所以誠實一般說來是上策沒有錯,但是在有些情況底下誠實就可能是下策,而且有些箴言顯然是互相矛盾,來看兩個例子,“欲速則不達”和“舉棋不定,坐失良機”這兩句箴言剛好相反,如果你去參加一個古董拍賣會,你要應用哪一句箴言呢?是“欲速則不達”還是要用“舉棋不定,坐失良機”這句呢?瞭解我的意思嗎?各位記不記得箴言有一節經文說,不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但是下一節卻說要照愚昧人的愚妄話回答他。在同一章箴言裏面本身就出現矛盾,所以智慧就是在某個情況下,知道要應用什麼箴言,瞭解嗎?箴言是一般性的常識,但是遇到不同情況的時候,需要有智慧才知道要應用哪個箴言。
 
接下來我們來看兩節箴言的經文,很多教會都把這兩節當作應許,第一個是,你所做的,要交托耶和華。你所謀的,就必成立。有些人開設基督教書房或是養老院等等機構。他們說:我們把這個計劃交托給上帝,他應許我們必然成功,因為我們把一切都交托給他,但是後來經營不善,宣告破產。我講這個可不是空穴來風,這種事到處看得到。因為真的有很多人把這節經文當作他經營事業的應許,問題是這節經文不是應許而是箴言。一般說來是真的,如果你把要做的事交托上帝不管做什麼都會成功,一般說來這是真的,但不是永遠為真。當你把箴言當作應許,就是要求上帝擔起他沒有承諾的責任。再來看另外一個例子,在座應該會有很多人深有同感,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有一些基督徒父母的子女不信主,他們說:我已經領受這個應許,我從小教養他走當行的路,但他現在不走這條路。要知道這個應許並不是絕對的保證,它不是永遠為真。有一個現象常讓我覺得好笑,很多叛逆父母到極點的年輕人,一旦結婚生子就變得跟他們的父母一模一樣,你有沒有注意到?年紀越大越容易回到小時候父母所給的教導,這個箴言一般說來是真的,你若教養孩童走當行的路,當他們老的時候就不會偏離這條路,請注意這裏是說“等他們老的時候”,一般說來是真的,但不永遠為真。因為你的子女不是木偶,你不能強迫他們走你的路,等他們大了就可以自己做決定,瞭解我的意思嗎?很多父母為子女感到痛心,這是上帝的應許為什麼沒有應驗呢?
 
我講這個是因為這卷書是在講箴言,而不是在講應許。這些話一般說來是真的,所以我們應該讀並且要遵守,但是如果把每句話當成上帝的應許,套用在各種情況上,就是濫用經文,這是對經文斷章取義的結果,所以不能夠隨便把經文當成應許,每一節經文的含義都跟所有的那卷書有關,我們不能夠隨便引用經文。除非清楚地知道是出於哪卷書,也知道那卷書的寫作目的。這樣才能引用正確,我們很容易隨便引用章節,比如約翰福音三章16節等等,可是卻沒有考慮,所在那卷書的含義,聖經上的章節號碼,不是上帝給的,是兩個主教加上去的,結果是弄巧成拙。教會成立一千年來,沒有聖經章節,結果大家對聖經非常熟悉,一定要很熟悉聖經才找得到經文,但是現在有了章節號碼,就常常按著自己的想法隨意引用,斷章取義,以為這些經文是上帝的應許,其實它只是箴言而已,這是我們讀這卷書時需要知道的第一個重點。第二個重點是箴言是以詩的形式呈現。要知道箴言是簡潔有力的文字,這種形式的文字讓人很容易記住。因為大多是詩的形式有押韻。Pawson has a passion for punctuality 這些字是我刻意選的,P P P,因為押了好幾個頭韻,念起來很順口。及時縫一針可以省九針,這比“及時縫一針可以省17針”要來的好記,瞭解嗎?有點詩的味道,是不是?現在我來翻譯一個箴言給你聽,在採取行動之前先仔細考慮你的處境和選擇。這句箴言也可以把它翻譯成小問題如果及時發現,及時補救就可以防堵大問題發生,以上這兩句話都是在講三思而後行這個道理。
 
有一齣電視喜劇主角的看家本領就是打官腔,他可以講出一堆術語,把人弄得七葷八素的,但是你如果要講一句讓人難忘的箴言,一定得用詩的形式來表達,讓人容易脫口而出,三思而後行比“三思再冒險”要好記,讀起來像詩。各位要知道希伯來詩很特別,不像大多數的詩是以押韻為主,而是以節奏為主。所以節奏,不是音節的節奏,而是思想的節奏。希伯來詩常常是對句的形式,上下兩行,上下句之間有三種不同的關系。下句的第一個字會指出是哪一種關系,如果下句的第一個字是“而”,這就是所謂的同義對句,意思相同,但是用字不同,驕傲在敗壞以先,而狂心在跌倒之前,想法相同,但表達不同,瞭解嗎?在希伯來原文有個節奏讓人容易脫口而出,這是對句的一種,同義對句,意思相同,但是表達不同。如果下句的第一個字是“但”,就是所謂的反義對句,反義對句舉例來說,欺壓貧寒的,是辱沒造他的主,但憐憫窮乏的,乃是尊敬主,有沒有看出這個對句?各位有沒有看出來,但,下句和上句的意思相反瞭解嗎?欺壓貧寒的,是辱沒造他的主,但憐憫窮乏的,乃是尊敬主。兩句意思相反。如果下句的第一個字是“因為”,就是所謂的綜合對句。綜合對句表示下句講上句的含意,進一步發揮出來。你要遠離愚昧人,因為從他口裏得不到知識。下一句進一步談到遠離,解釋為什麼要遠離。所有的箴言都不出這幾種模式“而”、“但”、“因為”,第一種是意思相同,表達方式不同。第二種是下句跟上句意思相反。第三種是下句延伸上句的含意,呈現出一種節奏,令人難忘。但是翻成英文並不是那麼容易記住,因為節奏譯不出來,但父母就是這樣把智慧傳承給子女,今天一些生活格言也是用這種方式傳承的,有些是押韻的格言。箴言還有另外幾種表達方式,比如離合詩,這是一種比較長的箴言,以字母為根,A,B,C,D,E……不過用的是希伯來字母,每一行用一個新的字母作開頭。
 
大家最熟悉的是最後一章箴言,第三十一章,對理想妻子的描述,年輕男子很適合讀這箴言第三十一章,這是離合詩的形式。每一行都以下一個字母開頭,這讓我想起一首老歌,你們一聽就知道我年紀有多大。A,你很迷人,B,你很漂亮,C,你很可愛,有沒有聽過這首歌?這就是所謂的離合詩,每一行分別以ABC作開頭,有的則是以數字,有一章一直在講三件事、四件事,上帝恨惡的有六件事,可以一面數一面記住,所以有幾種不同的表達方式,但是基本上都是詩的形式。接下來,我要講的第三點是,這本書是長輩之言。它是箴言,它是詩。它也可以說是長輩的話,是父親給孩子的一個忠告。這卷書裏面沒有一句話是講給女人聽的,這是給男人看的書,聖經上有很多經文是直接寫給男人看的,你一定也注意到新約的書信不是針對弟兄姐妹,新約的寫作對像是弟兄,你有沒有問過為什麼?聖經有一個很基本的認定,那就是:如果男人行得正,女人和孩子也會行得正。聖經從頭到尾都是這樣認定,如果一個家庭中的父親行得正,其他的家人也會行得正。
 
所以聖經對男人的要求很高,過去五、六年來我主講過很多弟兄特會,甚至在這裏也講過,我每隔幾星期就會有弟兄特會,但是所有的感謝函都是女人寫來的。最近有一個太太寫信來說,我把先生送去參加你的特會,他回來以後判若兩人。請注意這裏的關鍵詞“我把先生送去參加特會”不過我把他們送回家當一家之主。所以,聖經很重視父親和男人要行得正。要把男人變成敬畏上帝的人,在座的女士都知道這有多麼重要。所以這卷書對年輕男人要求很高。這個父親急著想要阻止年輕的兒子重蹈他的覆轍,因為他自己年輕的時候吃足了苦頭才學會教訓,所以這個父親想要把智慧傳給兒子,所羅門寫這卷書的時候顯然已經邁入中年,他不希望兒子像他一樣,我已經講過學習智慧的方法有兩種,一個是向比你年長的人學習,從他們的成功和失敗中去學習。在經驗的學校學習跌得鼻青臉腫,這種學習的座右銘是從經驗中學習,這是靠自己學習智慧,但是你可以跟別人學習這個方法又快又容易。是從別人的例子學習。正負面的教訓都有,這種方法就像紅綠燈一樣,紅燈停,綠燈走。這種學習的座右銘是聽和學。靠自己學又慢又辛苦,是笨方法,從經驗中學習要跌得鼻青臉腫才能學到教訓,你可以選擇聽和學,也可以選擇從經驗中學。一個快一個慢,是學習別人的智慧,還是自己去摸索,雖然這卷書是父親傳給兒子的忠告,但是內容卻是在講女人。不只有父親給忠告,母親也給了忠告,最後一章就是母親的忠告,是父母親給兒子的忠告,父親強調要避開壞女人,母親則是強調要找個好女人。很有意思,不是嗎?其實整卷書就像一個三明治一樣,開始,中間和最後是給年輕人的忠告。前兩個忠告是父親給的,最後的忠告是母親給的,中間各有一些餡料。第一個單元我們就先講到這裏,第二個單元再來探討大綱裏面的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