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鮑森牧師從「歷史層面」和「存在層面」來看看使徒行傳,歷史層面是──寫作原因,背後有什麼人性的原因;存在層面是──為什麼這卷書會納入聖經,上帝要藉這卷書教導我們什麼。所以本集中談到使徒行傳的寫作原因和對象,並且談到這卷書的架構,可依據三種理論而有三種分法。
聖經是由人的話和上帝的話所構成的。有許多凡人作者,但衹有一位上帝編輯。這些作者不見得知道還有其他作者。其實我想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寫聖經,也不知道聖靈會集合這麼多人的作品,大多數作者都是針對某個急迫的需要而寫的。比如保羅寫的腓利門書是一封感人的短信,談到一個奴隸逃脫,從腓立比逃到羅馬大城,結果認識了保羅,信了耶穌基督為救主。保羅說:我要送你回主人那裏去,我會替你寫一封信,我認識你的主人腓利門。於是保羅寫了一封短信,他在信上說:親愛的腓利門,如果你的奴隸偷了你的錢,我會親自替他償還,你將發現他對你有益處。這句話有很深的含義,因為這名奴隸的名字叫阿尼西母,意思就是指益處。我想這是主人給他取的名字。保羅說:他從前與你沒有益處,但如今與你有益處,這只是人所寫的一封信,卻生動的描繪出上帝的救贖。耶穌來改變我們,使我們對上帝有益處,再差我們回到主那裏。這裏描述了救贖,將罪人回收,再度利用,這只是人所寫的一封短信,一封短信而已。聖經中有許多的書卷,都是為了人的緣故而寫的,但是也經過上帝的編輯。所以我們可以從兩個層面來研讀,我將他們稱之為“歷史層面”和“存在層面”。歷史層面是——寫作原因,背後有什麼人性的原因。而存在層面是為什麼這卷書會納入聖經,上帝要借這卷書教導我們什麼,我要從這兩方面來談使徒行傳。
第一集我們要從歷史角度來看,第二集我們則要從存在角度。來看看上帝為什麼把這卷經文列入聖經。首先要問的是,為什麼那些人要寫這些書卷呢?背後有什麼原因呢?
路加是整本聖經中唯一的外邦作者,聖經中的書卷由40個作者寫成。其中39個是猶太人,有猶太人的思考模式,路加所記錄的內容,當然大多來自猶太人,但他是個外邦人。我們需要稍微瞭解一下路加這位作者。
首先呢,路加是一個醫生,這一點很重要,可以看得出上帝的幽默感。路加是一個醫生,當時的醫學十分進步。你們都聽過希波克拉底和希波克拉底誓言,那是在基督之前四百年左右,當時的醫學十分進步,有嚴謹的醫學訓練。他們的想法有點奇怪,認為只要人體中的四種液體能夠平衡的話身體就會健康,就是黏液、血液、黑膽汁、黃膽汁。這四種液體如果平衡,身體就會健康。但是他們訓練醫生,要具備敏銳的觀察力,要擅長分析。在病歷記錄和行醫的時候都要謹慎而行。從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可以看出這些特點。因為這兩卷書都是路加寫的,兩卷書的寫作原因和對象一樣,等一下我們會再談到。你會發現這卷書具備敏銳的觀察力,以及仔細又準確的記錄。也許是聖經中記錄最準確的一卷書。路加在書中,仔細記錄了事實的真相,在書裏常出現醫學用詞來證明他是一個醫生.但是重要的是,上帝真是有幽默感。他竟然使用一個醫生來向我們描述童女生子的事。
我覺得這很有意思,各位仔細想想,路加必須從瑪麗亞那裏知道詳情,馬太福音從約瑟的角度來描述耶穌降生,記錄了約瑟的家譜。而在馬太福音中所記錄的並非耶穌肉身的家譜,否則耶穌就不可能做猶太人的王,因為族譜中有耶哥尼雅,耶哥尼雅受到了詛咒,後裔中沒有人能做大衛的寶座。但是馬太福音記錄的是耶穌法定的家譜,路加福音則記錄耶穌在肉身上從瑪麗亞而來的家譜,但耶穌是大衛的後裔,法定上是約瑟之子,肉身上是瑪麗亞之子。所以他的身份有雙重的肯定,可是路加醫生訪談瑪麗亞,讓我們從瑪麗亞的角度得知耶穌降生的詳情。比如,耶穌受割禮或是出生以後包著布等等。其實他所包的布就是現在的尿布,路加所記錄的這些詳情,都是一位醫生有興趣知道的。上帝也用路加這位醫生來見證耶穌,還有初代教會所行的醫治神跡。找醫生來見證這種事是不是很有意思?有些醫生,甚至是基督徒醫生對醫治的神跡充滿懷疑,可是上帝揀選一名醫生來記錄這些事。各位應該都知道,路加不在十二門徒之列,也從來沒有見過耶穌。所以他必須要仰賴目擊者的見證才行。但是醫生都十分擅長找出真相和問問題。
第二點,路加是一個外邦人,是安提阿人。安提阿像是古代的巴黎,位在地中海東岸,在應許之地的北邊。耶穌比喻中的浪子所有的遠方國度應該就是這裏。想要花錢作樂的人都會到那裏去,這個城因為淫亂的情況而聲名狼藉。但是在安提阿卻建立了第一間外邦人的教會,基督徒建立的第一間教會全是外邦人。所以不能稱他們猶太人,那應該怎麼稱呼他們呢?因此外人就創出了‘基督徒’這個稱呼。但是基督徒自己不用這個稱呼,我真希望可以不用這個稱呼,因為意思並不正確。我寧願用門徒或是信徒這種稱呼,使徒行傳中的那些基督徒,他們就是自稱自己是門徒或是信徒。路加忠實的記錄了他們,在安提阿首度被稱作基督徒,那是他的家鄉,路加想要知道這個新宗教怎麼會從猶太人開始,最後卻有許多外邦人信奉。宗教能夠像這樣跨越種族的藩籬,實在是很特別。大多數人一生下來就會信奉自己國家的宗教,不會改變。但是這個宗教卻跨越種族,路加很想知道緣由。使徒行傳其實可以稱作‘雙城記’。主要是談到福音如何從耶路撒冷傳到羅馬,不過是從猶太人的首都傳到外邦人的首都。陸加對這有興趣,忠實的記載了事實的真相。
第三,路加是一個旅行者而且是經驗豐富的一位旅行者。他放下了行醫的工作。關於他的旅行有兩點值得瞭解。
(第一),他跟誰一起旅行?答案是保羅,在使徒行傳的敘述之中,他剛開始是用第一人稱複數的‘我們’,我們從某某地方出發,很像威爾斯喜劇演員麥克斯·波依斯的口頭禪。他說:我去過那裏,當這些資訊錄影帶散佈到全球的時候,你們也可以說:我去過那裏,因為這架攝影機可以證明。路加並沒有特別指明誰與自己同行,他只說我們去了那裏,他的態度低調,他不引人注意。很有意思的是,新約聖經的作者都不引人注意。想要瞭解馬太,就要讀馬可福音,當馬太修訂馬可福音的時候,刪掉跟自己有關的描述,是不是很有意思,而馬可福音是彼得修訂的,但是馬可福音記載很多對彼得的批評,總之就是不引人注意。路加是這樣,約翰也是這樣。約翰提到自己只說是耶穌所愛的門徒。新約聖經的作者一再把焦點放在耶穌身上,不希望別人注意他們。路加也不要別人注意他,他都用‘我們’一詞。他和保羅一同旅行,很有意思的是,保羅搭船旅行的時候,路加都與他同行,我對這件事情有個看法,我不知道對不對。我們知道保羅的身體有疾病,他每一次搭船旅行的時候,路加都同行。但是在路上旅行的時候,路加卻不見得同行。保羅每一次搭船旅行路加都會同行照顧他,其中一次遭船難的敘述,可以稱得上是古時候的文學佳作。這一段船難得敘述生動描述了那場暴風雨,後來船撞毀在馬耳他島。所以路加和保羅同行,特別是從特羅亞到腓立比。還有去耶路撒冷,以及從該撒利亞到羅馬,路加醫生都與他同行,一定也幫忙照顧保羅。但這表示保羅被捕的那段期間,路加是閑著沒事做的,這表示他在耶路撒冷待了兩年,在羅馬待了兩年。我認為他就是在這兩段期間內,寫了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那是我的看法,可是我認為跟實際的情況應該十分吻合。因為他在耶路撒冷待了兩年,可以訪問瑪麗亞和一些目擊者,以獲得他所要的信息。但是他在羅馬的時候,可以常常問保羅,瞭解他不在保羅身邊的時候,所發生的事情。我認為他在那兩段各兩年的期間寫下了這兩卷書。我的看法對不對其實並不重要,但是等一下我們會再談到,除了知道誰與他同行之外,
(第二)個重點是他去了哪裏,前面說過,保羅每一次搭船路加都同行。但是路加有兩段期間,分別待在耶路撒冷和羅馬。他為什麼利用那兩段期間寫這兩卷書呢?等一下我們會來回答這個問題。再來看看路加的另外一個特質,他很會寫作。他對船難的生動描述,可以稱得上是古時候的文學佳作。不管和聖經上或者是聖經外的作品相比,都是一樣可以稱得上是文學佳作。他的才華洋溢,文筆洗練,他敘述精彩,內容緊湊,可以吸引讀者不斷不斷的讀下去,他寫的情節高潮迭起,所以已經有人對我說一口氣讀完使徒行傳要比一口氣讀完馬太福音容易得多。雖然使徒行傳比較長,但是內容精彩。文筆洗練,讓讀者欲罷不能。路加是個作者,也是史學家。優秀的史學家知道如何刪掉不必要的細節。所以他刪掉很多細節,他知道該選哪些題材,哪些該說,哪些不該說。內容正確,合乎事實,而且他懂得查證。好的作家在下筆以前會花很多時間去查證,所以他先掌握了事實,很清楚該怎麼下筆。最後一點,路加也擅長傳福音,他最大的渴望,是見到人能夠信主。‘救贖’一詞是他兩卷書中的關鍵詞,從頭到尾不斷出現。我希望你會在聖經上畫線,把聖經畫的亂七八糟。我的聖經就是畫的亂七八糟的,最後不得不再買一本新的。我實在很討厭用新的聖經,很像是聖誕節的時候買了一雙新拖鞋,可是第二天又很想回去穿舊的。我建議各位,要用不同顏色的筆來劃線,不要怕把聖經畫的亂七八糟,用色筆把重點字畫起來。
在路加福音和使徒行傳中,不斷會出現‘救贖’一詞。他渴望人人得救,他是一個外邦人,特別對‘凡有血氣的’有興趣。路加福音中記錄施洗約翰,引述以賽亞的預言說,凡有血氣的都要見上帝的救恩。這可以說是路加福音的主題,凡有血氣的都要見上帝的救恩。凡有血氣的包括撒瑪利亞人、外邦人、女人、窮人,路加福音中指明救恩要臨到各式各樣的人。使徒行傳的主題則是,聖靈要澆灌到凡有血氣的身上,猶太人,撒瑪利亞人直到地極,所以他特別關心每一個人。這個猶太人的宗教,在路加的眼裏卻是一個人人都可以來信的宗教,路加他看福音中的耶穌是世人的救主,在使徒行傳中則有不同的重點。路加他關心人所居住的整個世界,但是這句話在希臘文中只是以一個字形容Oikoumene從這個字衍生出‘普世’一詞。意思指的是全世界,而不是所有的教會。
路加他關心普世,他希望見到人人都能夠得救,但是他知道自己不是傳道人的料,他擅長寫作所以他利用寫作來傳福音。那麼你呢?你是用什麼方式來傳福音呢?我相信上帝已經賜給你一個最適合你傳福音的方式,那是上帝給你的方式,每個人都有最適合的方式,所以你要找到適合自己傳福音的方式。路加知道自己擅長寫作,就用寫作的方式來傳福音,又當這位最偉大師徒的隨身醫生。這樣的侍奉多麼有意義。耶穌說:你若拿一杯涼水,給先知喝,你得到的賞賜就跟先知得到的一樣。這個應許是不是很棒。你如果協助一項事工,你得到的賞賜就跟那項事工得到的一樣。所以我們都能出點力,都能得到大賞賜。路加是保羅的隨身醫生,所以他要照顧會暈船的保羅。接下來要談讀者,我們要從不同的角度來看。談過了作者,現在來看讀者。而我所講的讀者並不是複數。路加寫下這兩卷書,單單只為一個人。真讓人難以相信,這個人名叫提阿非羅。意思是‘慕道友’,我們這裏簡稱他是‘提阿’。這個提阿是誰呢?路加醫生為什麼單單只為這個叫提阿的人寫下長篇大論呢?為了救一個人的靈魂,當然值得付出全部心力。但是要寫下這麼多,真的很費工夫。我想路加他花了四年的工夫來查證,然後寫作這兩卷書。付出這麼多只為了一個人。但是投入這麼多時間和精神明智嗎?
這個人到底是誰,有兩種理論。我自己的理論只是猜測,但是和實際情況十分吻合。有時候我們可以從證據推測出一些結果。抱持第一種理論的人認為,提阿非羅是一個虛構人物,就像我可以說我這本書是為有誠意詢問的人寫的。我會寫親愛的詢問者,他們認為,提阿非羅是一個虛構的名字。意思指的是,對基督教有興趣的人。想要找到神,也正在尋找神。所以這卷書是要告訴這樣的人,如何透過耶穌找到上帝。這個理論不錯,但是與實際情況不完全吻合。我認為提阿非羅是真有其人的,這個‘慕道友’是真有其人的。為什麼路加單單為提阿非羅他一個人寫下這兩卷書呢?他一定有很好的理由。
我有一個理論,我承認是我推測出來的。可是各位想想看,也許這個人他是一個出版商,所以他可以把這卷書大量地印製出來。也許他是一個老師,路加是不是覺得他的口才很好,所以他可以把福音傳出去呢,有可能,但是有一種可能和實際情況十分吻合,這個人可能身居重要的公職。因為路加除了稱呼其名,還加上頭銜。他尊稱他是‘提阿非羅大人’,在古代衹有少數人有這樣的頭銜,所以他很有可能是一個律師,甚至有可能是一位法官,所以才會有這個頭銜。各位想想看,路加為什麼對一個律師詳細地介紹耶穌和保羅呢?
答案是:保羅在羅馬受審時這個人將擔任他的辯護律師。這個律師對保羅說你若要我為你辯護,就得給我一份完整的報告。我要知道你所跟隨的耶穌是誰,這個新宗教是怎麼開始的。請你把詳情告訴我,我才能夠幫你辯護,我需要知道你的過去,為什麼你老是惹羅馬當局不滿。你以前被控告過什麼罪名,之前的審判結果又是如何,我需要掌握一切的資料。我想這個時候路加自告奮勇對保羅說:我來寫,把這件事交給我,我去搜集資料。路加在耶路撒冷的期間搜集耶穌生平和受死的資料,他在羅馬的期間則搜集保羅的資料。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我們就可以明白路加為什麼寫這兩卷書了。為什麼這兩卷書中的羅馬都十分同情這個新的宗教呢?我們可以看到,羅馬不管是對耶穌或是保羅,都沒有一句批評。在耶路撒冷的兩場審判中,就是耶穌的受審,以及保羅的受審。有三次都談到,他們兩個人其實是無辜的。彼拉多三次說耶穌無罪,羅馬當局三次說羅馬無罪。要不是他向羅馬上訴,我們早就釋放他了。瞭解嗎,其實這兩卷書都說基督徒惹上麻煩不是因為做錯了什麼,而是因為猶太人老是找他們的碴。是因為猶太人,而不是羅馬人找他們的碴。在羅馬人眼中,耶穌和保羅都是無辜的。你可以看出為什麼要寫這份報告了嗎?
把這卷書稱為‘使徒行傳’我覺得,其實名不符實。書中有三分之二的篇幅在談保羅。保羅一信主,其他人就都退場了,焦點全在保羅身上。對嗎。書上提到彼得只是為了帶保羅出場。保羅一出場,彼得就被遺忘,這卷書只是為了替保羅辯護,向羅馬當局陳述這個新宗教,絕對沒有煽動或是顛覆的用意。反而是一向體諒當局的。保羅本身是羅馬公民,根據羅馬法律,耶穌沒有犯罪,耶穌是因為猶太人施壓才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保羅也是因為猶太人施壓才惹上麻煩。所以如果保羅可以到羅馬去受審,才不會遭到猶太人扭曲事實。如果實在耶路撒冷的話,猶太人可以設法干擾。但是如今保羅人在羅馬,猶太人並沒有辦法擾亂司法,你有沒有看出來呢?
所以如果這是提供資料給保羅的律師來為他辯護。就很吻合。最吻合的一點是什麼?就是使徒行傳結束的突然。你有沒有注意到?好像突然結束了,沒有結論。寫到保羅等著受審就突然結束了。這帶出另外一個問題來,這份報告有沒有發揮作用?最後的結果,律師到底有沒有幫助保羅,無罪開釋呢?所有的證據都顯示,保羅最後無罪開釋。保羅第一次受審的結果是無罪開釋,他後來寫給提摩太和提多的信,不符合他受審前的情況,這顯然表示他那次無罪開釋。但是後來重新被捕,被判有罪,遭到砍頭的命運。多人相信保羅果真去了,他一直想去的西班牙,他一直想去西班牙傳福音,在那裏建立教會。西班牙有幾間古老的教會,聲稱保羅是他們教會的創始人,我們不確定是不是真的。但是傳統的證據顯示保羅第一次受審的結果是無罪開釋,但是後來重新被捕,最後遭到砍頭的命運,所以看起來路加投入的工夫並沒有白費。
如果路加寫這兩卷書是為了挽救保羅一命,挽救這位偉大的宣教士讓保羅可以繼續地侍奉下去。那麼路加是成功的,但是除此之外,我們是不是也很感謝上帝,路加搜集資料寫出這份報告,則我們對初代教會的情況將一無所知。他這兩卷書填補了福音書和書信之間的重要缺口,絕對可以說,是瞭解整部新約聖經的關鍵。保羅在使徒行傳中,曾經三次分享自己的見證。我想這個你們一定有注意到。但是其他使徒都沒有分享自己的見證。為什麼保羅的見證那麼重要呢?因為受審的人是保羅,所以他們必須要知道保羅之前的情況。這樣這些證據才會對他有利,而非有害。好了我這個推論就講到這裏。我覺得這兩卷書詳細回答了律師的問題。他問:是誰開始這個新的宗教?保羅怎麼會信奉這個宗教?其他地方的羅馬當局作何反應呢?我想這些應該都是律師他們想要提問的問題。我記得我和師母曾經在律師的辦公室裏見過有人打官司,這些都是律師想問的問題。路加都寫在這裏。不管怎麼樣,我相信路加他一定希望能夠有更多人看到這份報告。而最後的結果卻是也是如此。在法庭的公開聽證會中,可以聽見這些證據。法庭上會呈現這些證據,當時也有記者報導案子的發展。相信路加醫生一定希望記者把他的資料散播出去,這個新宗教上頭條新聞。但是這場審判是在外邦人的首都舉行的。羅馬的消息一定會傳遍世界,所以這場審判很重要。可以說是基督教在羅馬第一次受審,而不是保羅,所以這是一場關鍵性的審判,我們為路加醫生感謝上帝。他說:我來提供資料給律師,我會一五一十地據實相告。我會把日期弄得很清楚,每一項資料都會是最正確的。所以他對提啊非羅說:有很多人提筆寫這些事,但是我所寫的事都是正確的。我呈獻給你的全是事實,提啊非羅啊,真相就在這裏。現在我們要從歷史的角度來看。
其實這兩卷書的書名可以定為,基督教歷史上下集。書中精彩地把涵蓋33年期間的所有史實,都記錄了下來,從耶穌出來侍奉到保羅在羅馬遭到軟禁為止。不但記錄了許多事實,而且也充滿感情。這個醫生對待病人親切,他也善體人意。從他說話的方式,可以看出他善體人意。一定是這樣的態度,讓瑪麗亞向他敞開。瑪麗亞原本是小心翼翼把這些事藏在心裏,但是面對這位親切的醫生,就放心說出整個經過。這卷書的架構帶出了一個重要的線索,我想大多數人一旦曉得作者寫書的目的。接下來就會問,那這本書的架構到底是什麼,作者採用什麼架構,在皮肉剝除了之後還剩下什麼骨架呢。這裏要提出三種理論,你可以選擇喜歡的理論。
最簡單的一種理論是,把使徒行傳分成兩部分。
彼得和保羅分別是其中的英雄,他們是初代教會史上最重要的兩個人物。彼得是向猶太人傳福音的使徒,保羅是向外邦人傳福音的使徒。這個分法不錯,路加對彼得的描述非常類似他對保羅的描述,好像路加他是非常刻意地要講同樣的話一樣。這是因為初代教會最大的危險就是分成兩派,也就是猶太人一派和外邦人一派。保羅和彼得都很注意不要發生這種情況,路加似乎也有同樣的負擔,所以他不會讓彼得和保羅有對立的情況,為他們兩個人就像同一個模子印出來的,們兩個人的相同點如下: 兩個人都行過神跡,兩個人都見過異象,兩個人都為信仰受過苦,個人都講過很長的道,兩個人都被神靈充滿,兩個人都放膽傳導,兩個人都向外邦人和猶太人傳導,彼得主要是向猶太人傳導,保羅主要是向外邦人傳導,兩個人都下過監也都因上帝行神跡而出監,兩個人都醫治過病人,都曾經讓生來就瘸腿的人行走,兩個人都趕過鬼,兩個人都用不可思議的方式行醫治的神跡,彼得是用影子,保羅是用頭巾,兩個人都曾經叫死人復活,兩個人都曾經向假師傅宣告審判,兩個人都拒絕被人膜拜。其實我還可以舉出很多相同點來,你如果一一比較,彼得和保羅的話,會發現路加對他們有同樣的描述,好像是在告訴大家,他們兩個人一模一樣,所以不必單單跟隨其中一人,不要讓他們兩個人對立,兩個人最後都死在羅馬。
彼得和保羅初代教會最偉大的兩個人物,為什麼叫使徒行傳?其他的使徒在哪裏呢?只提到兩個,使徒彼得和使徒保羅的行傳。所以初代教會有這個危險,可能會分成兩派。但是使徒行傳把彼得和保羅放在一起,告訴大家,不必只選擇其中一個人,兩個人所做的都一樣,第一種理論把使徒行傳分成兩部分。前十二章談彼得, 第二部分談保羅,談保羅的篇幅比較長。這是第一種分法。
第二種分法是針對地理位置分成三個部分。第一種分法是針對兩個人分成兩部分,第二種分法是針對三個地區分成三個部分。
使徒行傳開頭有一句話說,你們要做我的見證,從耶路撒冷開始,到猶太全地,撒瑪利亞直到地極。從這裏我們看到,路加似乎是按照這個順序展開他的主題,安排的十分恰當,一到七章先從耶路撒冷談起,八到十章進一步到猶太地和撒瑪利亞,然後從那裏散播到歐洲和地極。這是一個可能的架構。
但是我們要更仔細地來看一下。在這裏有幾段經文,如果我把他們讀出來的話,你可能會漸漸明白一件事,現在我很快地來讀一下。
(1)使徒行傳六章七節說,上帝的道興旺起來,耶路撒冷門徒數目加增的甚多,也有許多祭司信從了這道。
(2)使徒行傳九章三十一節說,那時,猶太,加利利,撒瑪利亞各處教會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聖靈的安慰,人數就增多了。
(3)使徒行傳十二章二十四節說,上帝的道日漸興旺,越發廣傳。
(4)使徒行傳十六章五節說,於是眾教會信心越發堅固,人數天天加增。
(5)使徒行傳十九章二十節說,主的道大大興旺而且得勝。
就是這樣,有沒有注意到這些經文的相似處呢?每一段經文都提到教會人數不斷增加,教會人數不斷增加,教會人數不斷增加,使徒行傳一共有五個地方的經文是這樣講的,似乎點出了每個單元的重點,瞭解我的意思嗎?先講一些事,再說教會人數不斷增加,福音傳播出去。先獎一些事,再說教會增長福音廣傳。這才是真正的主題,一個新宗教在羅馬帝國中不斷增長,傳播出去。在每一個單元結束之前,我們會清楚地看見有一個漣漪向外擴散。而每一個單元都是一個更大的漣漪,我想那是路加的基本架構,我認為那是路加他的思考模式,就像把石子丟盡水裏,那石子就是耶穌的受死和復活,如今起了漣漪了。在每一個漣漪的最後他都說教會增長,福音廣傳出去,教會增長,福音廣傳出去。雖然是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我認為從這個角度來瞭解使徒行傳很貼切。這可看出路加如何挑選事件,他雖然沒有記下每一件事,因為這是不可能的。初代教會所做的,所說的,窮盡天下紙張也寫不完。那麼路加如何挑選他要記錄的事呢?他挑選會激起下一波漣漪的關鍵事件,只要那些事件一發生福音就會突然進一步散播,瞭解嗎?
將福音傳出去的,第一件大事是什麼?就是五旬節那天。五旬節那天猶太人從各國來參加節慶,聖靈降臨在120個人身上像石子被丟盡池中。他們當時是在聖殿中,而不是在馬可樓上,因為他們一直都沒有走。他們沒有急著出去傳道,當時大家都坐在那裏。衹有十一個使徒和彼得一同站起來,他們在那裏參加九點鐘的晨禱,那個地方就在所羅門的廊下,那是今天的阿克薩清真寺在聖殿地區的南端,初代基督徒當年就是在所羅門的廊下晨禱。早上九點鐘在聖殿內禱告,風吹來了。就像石子被丟進池中將接觸到世界各地的人。羅馬、古利奈、利比亞等等世界各地的人都來了。這些人聽到方言就說他們喝醉了,彼得站起來說:不,你們錯了。我們沒有喝醉,酒吧都沒有開門呢。現在才早上九點,我們不會這麼早就喝醉,這裏出現了各種不同的語言,目的跟巴別塔相反。上帝在巴別塔給不同的語言來混淆人類。現在他給不同的語言來凝聚他們。目的跟巴別塔相反,有人對我說舊約聖經沒有提到方言,當然有啊,就在巴別塔,那是上帝第一次給不同的語言。但是目的完全不同,第一次是審判,第二次是憐憫,五旬節那天的事件,是丟進池子的第一顆石子。是激起漣漪的第一個事件。
接下來,寡婦抱怨教會,忽略了她們的飯食。這是教會擴展的一個關鍵事件,很有意思,真的很有意思。今天的教會一定會指派一群姐妹來負責飯食。但是初代教會比較有智慧,指派七個弟兄來負責飯食。為什麼這樣安排呢。因為這些寡婦沒有男人可依靠。他們需要男人來照顧他們,於是教會指派七個弟兄來負責其中一位是司提反。偉大的傳道人大多數是從僕人侍奉做起的。保羅一開始是一個執事,和巴拿巴一起管錢,要記住,這七個弟兄他們是自願出來負責飯食的。這件事似乎看起來不重要,但是路加卻看出了這件事其實很重要。最後帶出了司提反的殉道,基督徒因此四散。看起來不幸,卻是將漣漪擴散出去。整件事始於指派一位弟兄來負責飯食。路加只記載那些能夠激起更大漣漪的事件。
各位,我越講就越覺得興奮,撒瑪利亞人信主,關鍵就在腓力去了撒瑪利亞,他是七位執事之一,引爆了屬靈的復興,這個事件很重要,福音傳到撒瑪利亞人,彼得和約翰就來撒瑪利亞,禱告他們能受聖靈的洗,這實在叫人驚訝,因為上回彼得和約翰來撒瑪利亞時,禱告求上帝從天降下火來,把撒瑪利亞人都燒死。現在他們為不同的原因,求上帝從天上降下火來。可見他們的內心有多大的轉變。
還有那個埃提阿伯太監這個人有什麼重要性?他把福音傳進非洲,第一個信主的非洲人,這些信主的事件都不是偶然的,這些事件都很重要,當時看起來是微不足道,但是現在卻能看出,他們激起更大的漣漪。
路加謹慎挑選,他沒有記錄,初代教會每個人信主的故事。當時有好幾千個人信主。他只選擇記錄那些深具影響力的故事。
接下來是彼得到哥尼流的家裏。他必須吃不符潔淨原則的食物,他吃的很勉強,但是這件事意義重大。使徒行傳十五章所記載的,耶路撒冷會議,是要決定外邦人是不是必須先變成猶太人才能夠信耶穌,耶路撒冷的決定是不必,所以你們才不需要先變成猶太人才能信耶穌,今天的問題則是剛好相反,猶太人必須變成外邦人,才能信耶穌嗎?答案也是不必,猶太人可以用猶太人的身份跟隨耶穌,外邦人可以用外邦人的身份跟隨耶穌,在使徒行傳最後,保羅說從今以後我要往外邦人那裏去,保羅總是先向猶太人傳福音,但是猶太人如果拒絕他,他就去向外邦人傳福音,所以福音才會傳給我們,因為我們都是相信耶穌的外邦人。下集我們再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