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徒行傳記載當年的基督徒,快速又有效率地將福音傳遍各地,而初代教會的增長速度更是驚人,他們怎麼做到的呢?大衛鮑森牧師歸納出七點:一、差派使徒出去;二、在城市傳福音,而不是去鄉下;三、真的是在傳講福音;四、努力訓練門徒;五、出去植堂;六、設立長老;七、繼續前進。這麼有效的原因, 是因為他們抓住三個焦點: 上帝的國, 耶穌的名, 聖靈的能力; 也就是用話語, 行為 , 神蹟三個層面來影響這個社會.
我前面曾經說過,我們要從兩個層面來研讀聖經中的書卷,一個是從人的角度看作者寫作的目的,再來是從上帝這位編輯的角度看他為何給我們這卷書。所以我們先看那卷書的原意也就是歷史的含義。再來看那卷書存在的含義,它要向我們傳達什麼樣的信息。但是有很多人本末倒置,想先探討第二層含義,這不對的,應該先看那卷書,當初寫作的目的是什麼。然後才能夠問這卷書要對我們說些什麼,否則就會有各種奇奇怪怪的詮釋。記得有一個人寫信問我,他想買下伯明罕的一家超市,把它裝潢成為咖啡廳來傳福音。他說:我一直求上帝引導我,後來我在聖經上發現一節經文說:我“在店裏”為你預備了許多福分,他說:上帝用這節經文感動我,你覺得這樣的引導夠不夠,我回信說:如果只看這節經文恐怕是不夠,他在那節經文中看到的含義根本就不是經文的原意。
我們如果不小心的話也會這樣,第一步是找出原本的含義來,再來才問這對今天的我們有什麼含義。我們讀使徒行傳的時候,會遇到這個基本的問題,那就是讓我們想拿今天的教會和初代的教會來做一個比較,你會立刻覺得真希望我們教會像那樣。但是你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初代教會並不完美,他們有爭論,結黨,他們也有過犯,不過他們的教會充滿生命力和能力,似乎是聖靈在帶領,而不單單只是傳道人在帶領。但是首先我們必須要分辨優缺點,初代教會也有缺點,千萬不要抱著理想主義,有理想主義的人士會感歎地說,如果能像初代教會就好了,其實初代教會也有缺點。
像是亞拿尼亞和撒非喇,有一次在傳道人研討會中,有傳道人問我,你相信人會被聖靈擊倒麼?我當然相信,聖經上就有,亞拿尼亞和撒非喇就被聖靈擊倒。你如果想親身體驗,可以將十一奉獻的數目做假。如果彼得是你的牧師的話,你也會被聖靈擊倒的。那個傳道人聽了就不再感興趣了,這就是初代教會發生過的一件壞事。
如果是讓彼得曉得今天教會十一奉獻的情形,教會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呢。另外還有一個叫西門的人,他想拿錢買聖靈。彼得說:你跟你的錢一起下地獄吧。這是直譯,原文是說你的銀子和你一同滅亡吧。他說:你在這道上無分無關,別以為可以拿錢收買上帝。
所以初代教會有優缺點,我們不能夠學缺點。有一個人是現代宗教外交家眼中的英雄,他的名字叫迦馬列。他是個絕對的騎牆派,還有一些人也是這樣。迦馬列說:我們等著瞧。如果是出於上帝,就阻止不了。若不是,一定會不了了之的。聽起來好像很有智慧。這個迦馬列從此沒有再出現。他在上帝的旨意上無分,那些騎牆派人士在上帝的眼中一無是處。但是保羅就是來自大數的掃羅,曾是迦馬列的門生,迦馬列是個教師,教過大多數的掃羅。但是掃羅說:我才不等著瞧,我要摧毀基督教,我要把所有的基督徒都關起來。保羅最後卻成為史上最偉大的使徒和宣教士。
所以不要因別人的敵意,而感到灰心。反對你信仰的人要比漠不關心的人有盼望。所以不要學習迦馬列這個騎牆派。初代教會有競爭有爭吵,有虛偽、淫亂還有異端等等缺點。缺點這麼多,所以不必一味崇拜初代教會。他們有優點也有缺點,不要學他們的缺點,而要從他們的錯誤中去學習。不要一錯再錯重蹈覆轍,可惜歷史會重演。那是因為我們大部分人‘忠言逆耳,無人願聞’。這是傑弗瑞·史蒂文生的詩。反正我們就是需要從過去的優缺點當中去學習。
第二點就是,我們需要分辨常態與非常態的事,使徒行傳中有一些事並不是常態,我們不應該期待每次都會如此。保羅信主是一個獨特的經歷,我們不應該把它看成現代人信主的模式,那是一個獨特的經歷。保羅說,主末了也顯給我看。他不期待別人會有他當年往大馬色路上的經歷。可惜有很多人把這看為信主的模式,其實根本就不是這麼一回事,這是一個獨特的事件。這讓保羅具備了書寫聖經的資格。之後就沒再出現過那樣的信主經歷。保羅信主的經歷是與眾不同的。我想有些人會問一個問題,為什麼我們禱告的時候,房子不會震動呢?也許會,也許不會,不必期待一定會有這種現象。
有一次我去參加聚會,聚會人數跟這場差不多,我那天禱告的時候真不該閉上眼睛的。會後有人告訴我發生了什麼事,後來有人寄了婦女雜誌上剪下來的爐火的廣告給我看。上面有爐子上火圈的膠片他說這是他所能找到最接近的圖片。那天禱告的時候,每個人頭上都出現了一團火舌。那是我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完全在我意料之外。這是個很不尋常的情況,我們不能說,如果不出現火舌就表示沒有受聖靈的洗。彼得從希律的手上撿回一命,但是雅各沒有,我們今天應該要期待哪一種情況呢。所以我們應該要謹慎,不要把某一個教會和初代教會發生的單一事件,當成常態,以一概全。那麼到底我們要怎麼去分析。什麼是非常態,而什麼又是常態,仍然會再發生的呢。我給各位三個選擇,第一,如果只提及一次,就再也沒有發生過,那可能是一個不尋常的,非常態事件。如果發生不止一次,就有可能是常態現象。比如像是方言,五旬節那天的大風和火舌,後來沒有再出現過。但是方言確實再度出現很多次,看起來似乎是一個常態現象。但是最後的關鍵因素應該是聖經他處經文的印證。比如說在福音書或者書信中,必須有經文印證,這是基督教常態現象。各位瞭解這些準則嗎?不要以為使徒行傳中所有的事件,今天都一樣會發生。這樣的結論可能不對,不過確實有一個模式存在。有些事不只提到一次,而是重複提到,比如用水施洗,我們從他處經文知道,這是基督教的常態做法,所以每一個人都應該要經歷。
現在我們要把使徒行傳當作一個效法的模式,我們先來看一個重點,其實使徒行傳銜接了福音書和書信,如果沒有使徒行傳,那麼有很多的事情我們就不會明白,因為在福音書和書信中,有些事並沒有定義或是描述的清楚,多虧有了使徒行傳我們才得以明白,來看看有哪些事情呢?
首先,像是新約聖經的書信,大多是保羅寫的,但是保羅是誰,如果沒有使徒行傳,我們就不知道保羅是誰,對他瞭解非常有限,一定要知道保羅是誰才能夠明白他的書信。使徒行傳對於保羅有很重要的介紹,各位想像一下,如果新約聖經沒有使徒行傳,你會很驚訝地發現有很多事你不會明白。
第二,在水中受洗,衹有在使徒行傳之中,才清楚地描述了受洗的定義,衹有在使徒行傳之中,才清楚地描述了受洗的定義。各位,保羅常常在他的書信中說,豈不知你們受洗就是受洗歸入他的死,但是保羅從未提到,受洗跟水有關,所以有一些學者認為,保羅從來沒有教導要在水中受洗,說保羅談到受洗歸入基督純粹是屬靈的含義,但是我們在使徒行傳中會看到,保羅自己在水中受洗過,他也用水來為別人施洗,所以保羅在書信中所說的洗禮是指在水中受洗。
另外也可以看看‘受聖靈的洗’這個名詞,這個詞在四福音書中都出現過,但是四卷福音書,都沒有解釋含義,也沒有說明受聖靈的洗的時候會發生什麼事情。所以從四福音中無法得知受聖靈的洗是什麼意思。而保羅在,哥林多前書十二章中說,豈不知你們都從一位聖靈受洗成了一個身體,但是保羅沒有解釋,這句話的意思我們衹有從使徒行傳中才能夠知道什麼叫做受聖靈的洗,所以靈恩派才會這麼強調使徒行傳這卷書,沒有使徒行傳,就不可能明白,所以這個銜接很重要。
又像是摩西的律法,我們怎麼知道基督徒不受摩西律法的約束呢?我面前講馬太福音的時候說過,我穿這套衣服違反摩西的律法,但是我一點也不擔心,我也沒有任何罪惡感。摩西的律法,總共有613條規定,但是我們不需要受這些律法約束。我怎麼知道不需要受這些律法的約束呢,我可以告訴各位,要不是有使徒行傳我就不會知道,像他們激烈辯論割禮。使徒行傳十五章是一個高潮,大家一致決定基督徒不需要受摩西的律法約束。
所以像‘教會’一詞,我們怎麼知道‘教會’是指什麼呢?衹有讀使徒行傳才知道,各地教會是怎麼建立起來的,才知道教會是什麼,才知道使徒會到各城設立長老,所以教會需要長老,沒有使徒行傳就無法清楚知道教會是什麼,所以這卷書非常地重要,我想我講的夠清楚了,如果沒有使徒行傳,我想我們會像瞎子摸象。
這卷書銜接了福音書和書信,也銜接了基督和他的教會,有人說,這卷書像是在地人寫的,我覺得形容的很好,作者親眼目睹教會在地中海沿岸各個地方建立。他也親眼目睹見到整個過程,我根據這卷書寫了一本書叫做<基督徒的重生>。我是從使徒行傳才瞭解基督徒如何重生,沒有這卷書我不可能寫出這本書,有人對這本書的批評可能是基於這個原因,認為我不應該用使徒行傳歸納出一些教義,為什麼不行呢?這是上帝的話語,衹有從使徒行傳才能夠見到,保羅如何回答慕道友的問題。
福音書的寫作時間很早,沒有談到如何成為基督徒,那是寫耶穌受死復活之前的事。
書信和啟示錄的寫作事件比較晚,也沒有談到如何成為基督徒,因為對象是已經信主的基督徒。
但是在使徒行傳會看到,五旬節過後人信主的情形,比如說,五旬節之後每一個信主的人都會受洗。
但是在耶穌受死復活之前就不見得有受洗,比如說十架上那名垂死的小偷,還有撒該,但是五旬節之後,所有重生的人都
認罪悔改了,他們都
相信主耶穌,
都受水洗,並且
都領受聖靈的洗。這些是使徒行傳中的基本教導。使徒行傳清楚談到進入天國的這
四扇屬靈之門,曉得了這些以後再回去看看福音書,會發現施洗約翰和耶穌都提過這四件事。但不是同時提到,書信中也提到這四件事,但是也不是同時提到,衹有
希伯來書六章,同時提到這四件事。作者在那裏談到,基督教信仰的基要真理。就是
悔改轉離死行,
信心,
受洗,以及按手禱告,
領受聖靈,我是從使徒行傳知道這些的,如果沒有使徒行傳我不會曉得。我可以說這是今天重生得救的四個必要條件。恐怕很多基督徒的重生過程並不正確,沒有具備這四個條件,難怪後來就出了問題。
很多後來出現問題的,都是因為錯誤的重生過程。我的重點是如果沒有使徒行傳,我不會瞭解這些,沒有使徒行傳,我可能會以為,只需具備三個、甚至兩個或一個條件就可以。但是在使徒行傳中,保羅談到全部四個條件。他去以弗所找到約翰的門徒,問他們在信主的時候有沒有領受聖靈,他們說:沒有啊,沒聽說過,那你們是受什麼樣的洗啊?是施洗約翰的洗。那你們還沒有真正信耶穌,你們只有悔改而已。你們已經悔改這很好,接著保羅跟他們講解耶穌,他們就相信了。於是保羅替他們施洗,然後按手為他們禱告,讓他們領受聖靈。保羅面對墓道友的時候,都要先知道他們具備幾個條件,然後儘快幫助他們,具備所缺乏的條件,我是從使徒行傳學到這些事。如果沒有使徒行傳,我不會知道這些事。知道之後,就可以在福音書和書信中找到同樣的教導,所以使徒行傳為我開啟大門,幫助我瞭解新約聖經,因為衹有這卷書詳細談到傳福音,所以是我們今天遵循的模式。
這是一卷宣教士手冊,很抱歉,我把次序弄亂了。你們可以看出,我不是很有條理,使徒行傳銜接了福音書和書信,也是我們今天事奉的時候,應該遵循的模式。但是不要學缺點,要學優點,從他們的錯誤學習。不要把非常態的事當作遵循的模式,要曉得什麼是常態什麼才適用每一個人,我們從中學到很多。
1961年,我到一個浸信教會去牧會,那是在白金漢郡的一個小地方,夏方聖彼得。我到了那裏以後,聽說當他有一個牧師,他不願替嬰兒施洗。牧師不願意替嬰兒施洗我覺得很有意思,我問:這個牧師還在不在?他們說不在了,50年前他就離開了,他是在1910年離開的。他的名字叫做
羅倫艾倫,他曾經在夏方聖彼得牧會,其實他是一個先知。我這裏有他的照片,這個人對我的啟發非常大,有些人就是能夠幫助我們,從嶄新的角度來認識真理。他們不能以為他們永遠都對,他們不會犯錯,但是他們特別能夠幫助人,從嶄新的角度來認識真理。羅倫艾倫早在1910年的時候就領悟到他不應該為教會的兒童來施洗。他拒絕為嬰兒施洗,結果被解雇,從此沒有再牧會。他就退休,搬到肯尼亞去寫書度日。今天他的著作成了每個宣教士必讀之作。我沒有遇過一個宣教士,不知道羅倫艾倫的。但是他死的時候卻默默無聞。他生前曾說:我的書要再等半世紀才會有知音。他那些書是在1910年寫的,每一本書都出版了。我這裏有他的三本主要著作都是在1960年出版的。他是個先知,他的第一本書名就叫做《宣教方法:聖保羅的?還是我們的?》在座有沒有人聽過這本書,有沒有人聽過?那實在是太可惜了。其實他到中國去宣教多年,回來以後寫了這些書,他說:為什麼不用保羅的方法?他的方法便宜多了。就是建立自行管理,拓殖,和支持的教會,保羅怎麼做到的?當時又沒有宣教機構,也沒有辦法籌募建堂基金,他怎麼能夠說做就做呢?羅倫艾倫就開始想,我們為什麼不用他的方法呢。後來他發現,保羅是在建立教會以後,讓那間教會向當地人傳福音,於是他就寫了第二本書《教會的自然拓展》。但是他仍覺得還不明白其中關鍵所在。最後她明白了,就寫下第三本《聖靈的事工》。並且預言教會,將會有靈恩的復興。是不是很有意思啊?1910年的時候就有這樣的先見。他遠遠走在時代的前段,他是一個真正的先知。而且跟大多數先知一樣,死的時候默默無聞,而且還遭到誤解。有出版社發行了一本他的綜合作品集,這本綜合作品集書名就叫做《聖靈的催逼》。收集了羅倫艾倫的一些著述,包括他為著洗禮這個議題,寫給夏方聖彼得教會一封動人的辭職信。這個人對我有非常大的影響。但是他那幾本書幾乎完全取材於使徒行傳,他重新發掘使徒行傳的奧妙,他是一個傳統的聖公會教徒。他的用詞是舊式的,維多利亞的詞藻,但是撇開這些外在形式,會看見他堅信使徒行傳是今天教會的遵循模式。他徹底改變了大多數宣教士的想法,你們應該聽過他才對的,好了算了。我要說的是他完全取材於使徒行傳。
現在我們來看看使徒行傳,看初代基督徒,為什麼能夠快速又有效率地把福音傳遍各地,初代教會的增長速度實在很驚人,他們沒有我們現代的科技,他們沒有收音機,沒有電視沒有募到很多宣教基金,也沒有宣教機構。但是他們卻做到了,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呢?我列出他們所做的七件事來,
第一,他們差派使徒出去。我相信我們今天仍然需要使徒。‘使徒’這個詞是指‘被差派的人’。教會一直在問可以差派誰呢,可以把誰送走呢?今天的教會是問,可以把誰留下來呢?他們卻是把最好的人差派出去。他們沒有設法留住美好的人才,他們說:別的地方需要他們,就差派使徒出去。新約聖經中談到五種使徒,第一是耶穌,他是使徒中最大的,第二是十二使徒,他們曾目睹耶穌復活,今天沒有這樣的使徒,第三種是保羅,第十三個使徒,如同產期未到就出生,今天無人能像他那樣寫經文,但是保羅也具備第四種使徒的身份,就是植堂先鋒,不在他人的根基上建造,他建立教會的時候,不是從別的教會偷羊來,而是自己帶領人信主,來成為教會會友,第五種使徒是像以巴弗提那樣的人。他被差派到羅馬,照顧保羅的生活起居。只要被差派出去執行任務這樣的基督徒就是使徒。所以使徒不是什麼特別的人物,我們務必要擺脫這種想法,但今天需要第四和第五種使徒,我們需要差派基督徒出去。今天大多是人主動出來說,我相信上帝呼召我去,然後希望教會可以同意,並且支持,但是新約聖經中的教會卻是問,我們可以差派誰去呢?初代教會常常在想,可以差派誰出去做什麼呢?簡單地說,他們熱衷外銷,可是對進口沒有興趣。英國曾經是全球差派宣教士最多的國家,如今已經由美國取而代之。英國差派的宣教士沒那麼多了。英國以前常常差派宣教士,到世界各地。如今我們要感謝主差派第三世界的宣教士來英國。我們需要他們來教導我們信心,他們不像我們那麼有錢,但是他們有的信心,我們沒有,我們需要第三世界差派宣教士來這裏帶領我們回到本位上。他們做的第一件事是差派使徒。
第二件事是在城中傳福音,他們不是去鄉下而是管道重點地區,十二年前,有一天我開車經過米爾頓凱恩斯,主對我說:這裏將是一個重點地區,掌握這裏的人會掌握英國,我心中真的有這樣的感動,後來那個地方蓋起了,第一座宗教建築,那是一間佛教寺廟,就在湖那裏,我在‘春季收割’福音機構分享我的異象,還有我的負擔,結果有人回應這個異象,搬到米爾噸凱恩斯去建立教會,我們需要常常這麼做,找出重點地區,英國的重點地區就在那裏,一座新的城市就在高速公路旁邊建造起來,我們看見了新約聖經的模式,所以我們一定要去建造關鍵城市,所以初代信徒到各個城市去傳福音,福音就傳遍各城,保羅他只到各省中最重要的城市,一旦打好教會的根基,他就離開讓教會自然增長,自己往下一個目標前進。
第三,他們真的是在傳講福音,我發現他們向猶太人傳福音的時候會引述經文,但是向外邦人傳福音的時候就不會引述經文,這一點我們應該效法,因為一直向人引述經文是不會有用的,除非對方承認聖經是上帝的話,否則向他引述經文根本沒用。保羅向外邦人傳福音的時候,會引用他們的詩,引用他們的作家,或是談到她們的建築,他去雅典的時候,總是先在城裏走一走才開始傳福音。他經過各式各樣的祭壇,來到‘未識之神’的祭壇,他就去詢問背景,原來是他們不認識的神,那個背景很有意思,多年前發生了一場地震,摧毀雅典城中的許多建築,雅典人心想:我們得罪神了,但是到底是哪一個神呢,拜很多神的問題就是,他們不知道到底是得罪了哪個神,拜很多神的人,生活很複雜,是哪一個神在生氣呢?我們不知道得罪了哪一個神,於是他們找來一隻羊,把羊放到大街上,看羊躺在哪一個祭壇的旁邊,就是得罪了哪個神,然後就把羊宰了來獻祭,所以羊在大街上遊蕩,經過了所有的祭壇,然後走到一片草地中央,羊可不笨,你看看,羊就躺在草地上。幾個委員開會說,不知道我們得罪了哪個神。其中一個委員說,我知道。我們忘了還有一個神,還沒有為他見祭壇,所以他才會生氣,所以才會發生地震,那怎麼辦呢,趕快建一個祭壇吧。但是祭壇上要寫什麼名字呢?我們又不認識他,於是他們為這個不認識的神建了一座祭壇。保羅從這一點切入來傳福音,他說:我來告訴你們,這位你們不認識的神。我們一定要花時間瞭解別人的想法,當他們向猶太人傳福音的時候,就一直引述經文,引用經文來證明耶穌是彌賽亞,但是當他們向外邦人傳福音,就從他們的想法切入。保羅說:你們有個詩人說,你們離這位神不遠,我們是他所生的,我來將你們真正的身份告訴你們,上帝是你們的創造主。他從別人的想法切入,他們向人傳福音,但是是用對方瞭解的方式去傳,這很重要,他們沒有一直引述經文。
第四,他們專心訓練門徒而不是呼召人決志,不是叫人舉手或是走到臺前,或者是在決志卡片上簽名,而是訓練門徒,這花很多時間,通常能待多久就待多久,保羅有的時候待三個禮拜,有的時候一待就是兩年,他在以弗所的時候每天下午都在教導門徒,從中午十二點到下午四點,連續兩年天天教導,就是這樣訓練門徒的,他所有的教導主題都是天國,記不記得我怎麼說馬太福音,保羅就是這樣,竭力教導門徒。當大家早上還在賴床的時候,保羅整個早上都在織帳篷,當大家在睡午覺的時候,保羅從中午十二點到四點都在訓練門徒,保羅教導初信者認識上帝的國,那是他的主題,我們需要訓練門徒,
第五,他們出去植堂,我相信英國如果開始植堂就會踏出一大步,我們需要成立很多新教會,但不是從別的教會去偷羊,我們需要的是,出去成立新教會,自己帶領人來信主,英國需要成立很多新教會,當我們成立新教會,領人信主,就會有真正的突破,這些話我在十年前說過,但是沒有人想聽,大家都說,教會已經夠多了,有些教會都還沒有坐滿呢。當我們成立新教會,領人信主,就會有真正的突破,不是在地圖上標出所有的教會,然後認為教會夠多了,地圖是平的,社會卻有很多層面,地圖上標示出來的那些教會也許只屬於一個層面,但是社會上有許多層面,連一間教會都沒有。我有兩個朋友在紐西蘭奧克蘭為流浪街童成立教會,現在他們有兩間教會75%的會友是那些流浪街童,沒有一間教會反對這些新教會,因為他們的會友都是自己帶信主的。這個社會層面的人,過去都沒有機會聽到福音,英國就是需要用這種方式建立教會,初代信徒就是這麼做,大家過著群體生活。
第六,他們設立長老,這些長老往往才信主12個月,才信主12個月的初信者就有資格當長老,因為長老的資格就是靈命比其他人成熟,他們觀察過去12個月來誰的靈命比較成熟,誰認真追求屬靈的成長,請他們當長老來照顧其他人,今天培訓長老的速度太慢,跟不上新教會的成立,好像要等到白頭髮冒出來了才算有資格,癡癡盼望上帝為我們差來成熟的長老,但是我們必須學會培訓出長老,有個方法就是學習耶穌的榜樣,自己訓練門徒,不過這是題外話了,
所以重點在於差派使徒出去向關鍵城市傳福音,用對方明白的方式傳講福音,好好訓練門徒,在帶領人決志以後,陪伴他們,訓練他們,建立教會成一個群體,而不是各人獨來獨往,設立長老來帶領這個群體,做完這些之後使徒的工作就完成了接下來也許寫信或是親自拜訪來堅固他們,但是保羅對提多說,我把你留在克里特,是要你完成工作,在各城設立長老,一旦有當地的傳道人接手,使徒就應該要離開,繼續做工,而不是留下來當監督,但是很多人都這麼做,當教會打好了基礎,有當地傳道人可以接手的時候,真正的使徒會離開,去沒有教會的地方建立教會,那是保羅的雄心壯志,新教會一旦打好基礎,就離開再去建立教會,不會停在原地不動,而是隨時在動,當時的教會動力十足,當時沒有宣教機構,但是他們仍然可以出去宣教,這是因為使徒自給自足,或者一旦帶領人信主,這些信徒會支持他,他們沒有母會的支持,如果不是靠自己的雙手賺錢,就是由信徒支持,我覺得這方面很值得現代的宣教士深思,宣教士應該教導初信者要為宣教事工奉獻,但是宣教士往往因為有其他教會支持,就不這麼做,如此一來,宣教士勢必要尋求別處的支持,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最後我們來看
第七點,繼續前進,問題是每個人都喜歡安定,記不記得大衛當初想為上帝蓋一座石造的聖殿?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剛為自己蓋了一座石造宮殿,他有罪惡感,因為上帝仍住在他宮殿旁的一座帳篷裏,他說:主啊,我要為你建殿就像我那座宮殿一樣,上帝透過先知拿單對大衛說,難道我住帳篷太委屈嗎?聖經中的上帝會行走。聖經從一開始就描述上帝行走的聲音,屬神的人與上帝同行,我們所信的上帝是會動的,我曾經到曼谷的千佛寺去參觀。感謝主,我的上帝會行走,廟中的神像看起來很需要起來走一走,我們的上帝會行走,想跟緊上帝的腳步就得走,不要以為將來到了天堂,就是一天到晚坐著不動,你將穿上白衣與上帝同行,好了,我們趕快往下看,時間不多了。
我讀使徒行傳的時候,對
三位一體神的印象最深,我們應該怎麼稱呼使徒行傳?行傳,實際行動,從這個詞衍生出‘實踐’,這是基督教信仰的實踐,這是基督教信仰的行動,但是這是誰的實踐呢?是誰的行動呢?有四種可能的答案,這卷書稱作‘使徒行傳’,其實並不正確。因為大多數的使徒並沒有出現在這卷書裏,其他十位使徒呢?不見了,裏面只談到彼得和保羅另外稍微提到耶穌的弟弟雅各,但他不是十二使徒之一,所以其實不是‘使徒’的行傳,這卷書開頭就說,提啊非羅啊,我已經作了前書,論到耶穌開頭,一切所行所教訓的,清楚指出這卷書要繼續談,耶穌的作為和教導,所以可以稱這卷書為
耶穌行傳下集,但是讀了會發現前面13章中最突出的一個人物是聖靈,提到40次,這是
聖靈的行傳,叫這卷書‘聖靈行傳’好嗎?不好,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人物,在前面13章中,聖靈被提及40次,但是有一個人在頭13章中被提及100次,可惜的是我們忽略了,這不是很奇怪麼?跟一個人太熟反而容易忽略他,或者是某樣東西太大,反而叫人視而不見。那個人就是上帝,在使徒行傳被提及最多次,我稱這卷書為‘
上帝行傳’,你們看聖靈被提及40次,但是上帝被提及100次。上帝…上帝…所以
初代教會的焦點正是上帝,我們千萬不能吧焦點單獨放在耶穌或聖靈身上。‘一神論’有幾種含義,通常是用來形容人只相信一個神,但是人有可能只相信耶穌,只信奉耶穌,美國的耶穌運動,只以耶穌為焦點。如果不小心,可能變成隻相信聖靈,只談聖靈,但是
聖靈最終會帶我們去耶穌那,耶穌在帶我們到上帝那裏,所以我給這卷書名為‘上帝籍使徒身上的聖靈透過耶穌的行動’這是我所能想出最好的書名了。不過‘三位一體神’這個詞並沒有出現新約聖經中,
使徒行傳裏面有三個焦點,就是上帝的國,耶穌的名,和聖靈的能力。你如果想知道初代教會的秘訣就是這三樣,口中的話很重要,腓力在撒瑪利亞傳講什麼使全城陷入危機呢?他傳講上帝的國和耶穌的名,但是他用神蹟來證明病人得到醫治。所以他的侍奉包括了這三個層面,我們也需要使用這三個層面,
話語、
行為和
神蹟。效法他們為社會帶來影響,三位一體神,我將使徒行傳中的名字一一劃線標識出來,在頭13章中,聖靈被提及了40次,耶穌的名字被提及40次,不只是耶穌,耶穌的名字,你是奉什麼權柄的命,我是奉耶穌的名,我奉耶穌的名,叫你起來行走。那是聖殿外一個行乞的瘸子,但是他有腳,我奉耶穌的命給你們好東西,感謝主,初代教會沒有錢給乞丐,但是他們給的更好,可以讓瘸腿的乞丐起來走路,金銀我都沒有,我奉耶穌的名叫你起來行走。有一個故事說,中世紀的時候,教宗和一位樞機主教正在觀賞梵蒂岡收藏的金銀財寶,樞機主對教宗說,教會再也不能說金銀我都沒有了,教宗說:教會再也不能說奉耶穌的名叫你站起來行走,這段對話真是叫人感歎。初代信徒為什麼做得到呢,因為他們徹底認識上帝的國。他們用‘耶穌’這個名字,而不是‘基督’或‘主’。而是耶穌,同時他們具備聖靈的大能,兩者結合起來,威力十足,叫人難以抗拒,這正是使徒行傳今天要告訴我們的資訊,不斷挑戰我們回到這三件事上,如果要效法初代教會的作為,這是最基本的三個必要條件,阿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