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衛鮑森-72哥林多前後書(一)      

使徒保羅當年一共給哥林多教會寫過四封信,但只有兩封保存下來,哥林多前書其實是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第二封信,哥林多後書則是第四封。哥林多前書談保羅認為哥林多教會有什麼問題,哥林多後書談哥林多教會認為保羅有什麼問題,如果知道兩封信的差異,就比較能夠了解其意。哥林多前書的焦點放在會友該有的行為舉止,哥林多後書的焦點則放在傳道人該有的行為舉止。

大衛鮑森-72哥林多前後書(一)
有個試探人人都會遇到,就是對往日特別懷念,用特殊的眼光,看待過於的黃金歲月,不管是自己的人生,或是整個時代,總覺得的過去的時光比現在美好,有一種往日不再的感歎,基督徒也會這樣,很多基督徒,會回顧某段教會的歷史,認為那段時期最好,想要重建那段時光,比如有些人喜歡回顧,威爾斯復興時期,重提1904年大復興的盛況,覺得那段時期真好。有些人喜歡回顧十八世紀,循理會掀起的復興,很多英國人則喜歡回顧,清教徒時代,渴望回到清教徒時期,有些人則喜歡回顧改教時期。今天有些人重新熱衷於十六世紀盛行的重洗派,這個教派當時影響了,英國許多的基督徒,還有人回顧到更早的,教會教父時期或是新約時代,認為新約時代的教會一定最好。
 
其實不然,新約時代的教會也有問題,不但有外來的壓力,教會內部也是問題叢生,我要先說一點,外來的壓力並不能夠摧毀教會,這只會讓教會更堅固,反而是教會內部的問題,才會摧毀教會,我們看哥林多前書的時候,會看到這個教會有嚴重的問題,在保羅建立的教會當中,就屬哥林多教會問題最多。但是我們要為這些問題感謝神,要不是有這些問題,今天不會有這麼棒的兩卷書信,不會有哥林多前書十三章,無人能比的【愛的頌歌】,也不會有哥林多前書十五章,這是新約聖經當中,最早記錄耶穌復活後顯現的經文,當時有許多目擊者仍然健在,比四福音書的記載還要早,還好保羅寫了這份書信,要知道哥林多教會有嚴重的問題,教會內部嚴重分裂,會友分門結黨,各自跟隨不同的傳道人,有人犯了罪嚴重的淫亂惡行,不但教會裏的人知道,連哥林多城都人盡皆知,這個教會有一個男人,和母親有不正常的關係,也許是岳母,反正是連異教徒都會譴責的亂倫關係,他們在領聖餐的時候,常常會喝醉酒,而且來教會領聖餐的時候,先到的人會大口吃餅,大口喝酒,弄得醉醺醺的,等到會友到齊要領聖餐的時候,已經有人醉醺醺了,你能想像那種情景嗎?換做是我們,早就放棄這個教會,我們會說這個教會很糟糕,千萬別去,但是保羅沒有,他不但沒有放棄他們,還努力幫助他們,回到神的心意當中。他們還有各種激進的女性主義,日光之下實在沒有新鮮事,好,現在我們要來看一看哥林多教會。

大衛鮑森-哥林多城
首先要看以下這個城市,地理位置不但影響了整個城市,也深深影響了哥林多教會,這座城位在一條狹窄的地峽上,這條地峽銜接了希臘陸地和伯羅奔尼薩斯,這是一條非常狹窄的土地,這有重大的含義,因為船開到這裏之後,如果是大船,就必須在哥林多卸貨,把貨物搬過幾哩的陸地,再裝上另外一艘船向東航行,如果是比較小的船,就會拖上岸,放在輪子上,拖走過一條路後,再度出航。為什麼船不繞道而行呢?因為地中海有一個區域很危險跟南美的合恩角一樣,非常危險,應該要儘量避免,尤其是冬天遇到暴風雨的時候,更要避開這個角,所以船開到這裏後,如果不是卸貨,把貨搬過陸地,就是連船帶貨一起搬過陸地,然後重新出航,所以哥林多是個重要的港都,其實哥林多離海岸兩哩,有自己的港口利基恩,有兩道城牆從兩哩外的港口,一直延伸到跟林多城,來保護通往港口的路,哥林多城外有一座山,叫作亞可哥林多山,如果從它的山頂上眺望,其實這座山只有兩千尺高,但是從這座山上可以看見,40哩之外的雅典,我比較喜歡用現代的城市,來比喻古代的城市,這裏像威丁堡,而那裏像格拉斯哥,對不起,我要請蘇格蘭人見諒,這裏是水準比較高的大學城,在這個地方住有很多的哲學家等等,是舉辦各種藝術活動的地方,但是這裏是港都是造船工業所在,格拉斯哥人住在這裏,威丁堡人住在這裏,你可以大致感受一下,所以雅典和哥林多是互相競爭的對手,跟蘇格蘭一樣,這兩座城,由一條狹窄的土地銜接,這個地方大致是這個情形,

考古學家在哥林多挖出許多遺跡,尤其是在1858年的地震以後,有很多遺跡暴露了出來,在這張照片當中,
大衛鮑森-哥林多城
我們先不管小圖,可以看見哥林多的主要通道,還保留保羅時代的樣子,今天已經全部挖掘出來了,他們找到保羅受審的那座審判台,也找到很多遺跡,其中有猶太會堂,他們確實挖出了很多古跡,都和路加寫的使徒行傳吻合,山在這裏,海拔兩千尺,從山上可以看見40哩外的雅典港口在這邊,今天他們當然不再徒手將船搬過陸地,他們在這裏很深的峽谷之中,切鑿出哥林多運河來,連郵輪都能夠通行,現在郵輪從地中海東岸可以直接走運河穿越,在保羅時代,尼祿想要切鑿這條運河不成,這條運河直到十九世紀才切導成功,從希臘北部的伯羅奔尼薩斯一直切鑿過來,這是哥林多城的背景。
 
另外,我們也必須要知道這其實是第二座哥林多城,哥林多建過兩座城,第一座的年代久遠十分富庶,異教風俗很盛行,比如他們膜拜海神波塞頓,以及愛與美的女神愛芙黛蒂,這裏原先有一座巨廟,廟裏有兩千名女祭司,她們其實是妓女,當時的膜拜儀式很刺激,就是到廟裏和女祭司行淫,你可以想像這所造成的影響,而且有很多討海人靠港上岸,我想我已經講的夠清楚了,其實罵女人是【哥林多人】,等於罵她是妓女,而【被哥林多同化】一詞,也成了希臘人的一個動詞,意思指的就是雜交,所以哥林多城的名聲,實在是很敗壞,而且有這麼多的女祭司,也影響到當地的教會,因為男人做的事情,女人也想做,從這些背景可以瞭解,為什麼保羅在哥林多前書中,會特別強調男女之間的關係,哥林多這個罪惡之城,後來遭到了摧毀,羅馬人在西元前150年的時候,摧毀了哥林多城。

後來在基督降生之前不久,她們又重建這座城,重建遷入不同的居民,這批居民身份很特別,她們大多曾今是奴隸,只是現在重新得到自由,有的是自己為自己贖的身,所以很多從前的奴隸來哥林多城居住,因為這裏的地理位置良好,她們靠著做生意賺了不少錢,結果此地再度成為,一個道德敗壞的港都,這表示此地的貴族,或者是知識份子很少,這裏大多是白手起家的富商,都是一些白手起家的人,這也決定了哥林多教會,有些什麼樣的會友。保羅對他們說,在你們當中尊貴的人不多,家世好的人不多,你們都是普通人,你們是下流社會的人,這話說的沒錯,但是他們不是窮人,他們會做生意,賺了很多的錢,但是他們多是一些靠著自己的努力,因而白手起家的人,從前是奴隸,如今在港都裏做生意,這些背景都很重要,他們社會背景還有道德背景悄悄進入教會。
 
一般來說,出身低賤的人通常很勢利,各位,瞭解我的意思嗎?一個白手致富的人,通常也是一個最勢利的人,對不對?他們自認為很了不起,因為全是靠自己打天下,可是出身好的人反而很謙虛,白手起家的人則往往很勢利,有了這種勢利的心態,難免就會開始比較傳道人,於是教會開始分門結黨,這些背景漸漸地影響到教會,每一個教會都一樣,都有各式各樣的背景。我們信主以後,不會立刻擺脫自己的背景,而是把自己的背景帶入教會,這就帶來了問題,但不是屬於問題,而是社會問題,我們都知道英國的教會,有社會問題,我們不要自欺,還有道德問題,因為每個人的道德標準都不一樣,當你把各式各樣的人放在一起,有的基督徒說絕對不能喝酒,可是有的則會說沒有關係,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有些地方不如像是挪威,基督徒的煙癮很大,有些地方則說,基督徒不可以抽煙,這些事道德行為上的差異,大多是因為背景不同,而不是因為原則不同。
 
所以基督徒必須要學習如何和不同背景的人相處,在哥林多前書中,可以明顯地看出這個情形,但是不管哪個教會,最大的兩個爭戰都是,第一不讓教會和世界脫節,第二不讓世界進入教會。我想這是傳道人最常見到的兩大問題,哥林多城尤其有這方面的問題,第一座城深受希臘文化的影響,第二座城則深受羅馬文化影響,我再重複一次,第一座城深受希臘文化的影響,第二座城則深受羅馬文化影響,第二座哥林多城道德仍然敗壞,一切都照羅馬法律行事,因為強調法律,所以哥林多教會的會友,他們竟然對簿公堂,打官司的情形在哥林多,非常非常地普遍,這種風氣也滲入教會,連會友都上法院,他們彼此之間互相地打官司,在當時的哥林多,這些白手起家、白手致富的人,特別喜歡打官司,你們一定覺得很奇怪。

除了這座城重建過,還有一個更複雜的情況,保羅當時一共給哥林多教會,寫了四封信,但是只有兩封保存下來。我接下來要說的,會把情況變得更複雜,哥林多前書其實是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第二封信,而哥林多後書則是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第四封,另外有兩卷書信遺失了。可是據我們所知,遺失反而比較好,因為其中一封,保羅寫得太匆忙,他後來可能很後悔寫那封信,他自己也承認當時寫得實在是太匆忙了。另外一封信則是太嚴厲,他承認自己的語氣太過於嚴厲,所以我們遺失的,是匆忙的信和嚴厲的信。
 
大衛鮑森-哥林多書信背景
我整理出來給大家看一下,實在是頗複雜的,但是我會儘量地說清楚一點,保羅去過哥林多三次,第一次,第二次,還有第三次,但是他寫了四封信,第一封,第二封,第三封,和第四封,他同時也派了送信的人到那裏去,去解決那裏的問題,他先派提摩太送第二封信去,也就是現在聖經中的哥林多前書,很複雜對不對?只要記住哥林多前書是第二封,哥林多後書是第四封就對了。保羅派提摩太去,可是提摩太的個性太膽怯,結果他離開的時候,教會的景況反而更糟,他回來後向保羅報告說,情況變得更糟了,他們對我的方法反應不佳,提多的個性比較強悍,我們研讀提摩太前後書,和提多書的時候會再談到這個,提多個性強悍,但是提摩太個性膽怯,所以提摩太的任務失敗後,保羅再派了提多去,提多解決了問題,完成任務,帶回好消息,所以兩地不斷有消息往來,保羅這個時候已經離開哥林多,他到處奔波事奉,去了一趟耶路撒冷,現在回到以弗所,以弗所和哥林多兩地之間,不斷有消息往來。
 大衛鮑森-哥林多書信背景
我們現在從頭來看一下,保羅他第一次去哥林多,待了18個月,等教會上軌道就離開,但是這個教會從一開始就有問題,保羅離開後,聽到哥林多傳來的壞消息,教會內出了嚴重的問題,保羅就匆匆地寫了第一封信去糾正他們,後來革來氏一家人來到以弗所,他們帶來更壞的消息,他們說保羅的第一封信帶來反效果,的確在匆忙之下寫出來的信,有可能會帶來反效果的,哥林多教會對保羅的第一封信,有強烈的反彈,也許哥林多後書六到七章,是這封信中的一部分,但這只是猜測,我們不知道真相,不過這段經文聽起來,像是匆忙之下寫的,急於矯正,但是卻帶來反效果,這就好像我們修理被撞凹的車身,我們不能夠拿鐵錘從背面,往凹下去的地方重重地敲下去,這樣會把車身敲破,正確的做法是,在凹陷部位的周圍輕輕地敲,一面輕敲一面往中間移動,直到凹陷的地方恢復原狀,否則只會把情況弄得更糟,保羅矯枉過正,得到反效果,革來氏家裏的人帶來壞消息,保羅就寫了回信。
 
另外,還有三個人帶來哥林多教會所寫的信,信上提出了很多很多的疑問,他們想瞭解屬霊的恩賜,想瞭解結婚和離婚的事,但是他們不想談自己的問題,人都喜歡問問題,卻不喜歡談自己的問題,對不對?所以革來氏家裏的人,帶來了消息,司提反、福徒拿都、亞該古,則帶來了一封滿是疑問的信,於是保羅就寫了第二封信,也就是現在聖經中的哥林多前書,請提摩太送去,而這封書信回答了信上的許多問題,也談到革來氏家的人,帶來的壞消息,這封信就是哥林多前書的由來。
 
所以各位,如果我們讀哥林多前書的時候,必須要會分辨,保羅他是在回答問題,還是在談他所聽到的壞消息,這樣才能夠清楚,好嗎?所以保羅寄出第一封信以後,接到消息說,他們的情況反而更糟了,對教會的掛心,真的是沉重的負擔。所以保羅他第二次去探訪他們,但是這次卻得到反效果,所有的事都不順利,保羅跟我們一樣,有的時候不管怎麼做都不對,結果保羅不得不離開,他使不上力,所以他就離開了,這個時候他寫了第三封信,請提多送去,可是這封信後來遺失了,不過哥林多後書十到十三章,有一點像這封信的內容,這是有可能的,因為這段經文的措詞非常強烈,保羅的字裏行間充滿了諷刺的語氣,當老師的都知道,受不了的時候會用諷刺的語氣,老師很容易對學生用諷刺的語氣說話,反正措詞強烈的第三封信是請提多送去的,那是因為提多擅長解決問題,保羅常常把提多留下來解決問題,提多的態度果決,實事求是,命令他們要改過自新,提摩太的個性則有些膽怯,他會用溫和的語氣說,拜託想辦法解決問題吧,但是提多會說不要再錯下去了,趕快改過來,所以提多把問題給解決了,從哥林多傳來好消息,說教會的情況改善很多。
 
所以保羅很高興就寫了第四封信,再請提多送去,這封信就是哥林多後書,然後保羅第三次,也是最後一次去探訪他們,這是一次愉快的探訪,他第一次去是建立這個教會,第二次去則是諸事不順,不歡而散,他們根本就聽不近他的話,第三次去則再次皆大歡喜,你看光是一個教會就讓保羅這麼這麼的煩心,因此他寫下了這兩封信,但是感謝主給我們這兩封信,這兩封信的內容相當地不一樣,第一封談到實際的問題,第二封則談到他受到侮辱,保羅對於他們的侮辱,心中感到非常的憤怒,這讓保羅很不能接受,他們確實是很過分,所以一封談實際的問題,一封談個人受到的侮辱,第一封談保羅認為哥林多教會有什麼問題,第二封談哥林多教會認為保羅有什麼問題。
  
好了,各位!如果我們知道這兩封信的差異,就比較能夠清楚地瞭解第一封的焦點,是放在哥林多教會的會友,談會友該有的行為舉止,但是第二封信的焦點放在傳道人,是在談傳道人該有的行為舉止,所以兩封信的內容確實有明顯的不同,你讀了就會注意到,我再講一遍,第一封信談實際的問題,第二封信談個人受到的侮辱,第一封信談保羅認為,哥林多教會有什麼問題,第二封信談哥林多教會認為,保羅有什麼問題,第一封信談會友,該有的行為舉止。但是第二封信談傳道人,該有的行為舉止,希望這有助於你稍微瞭解,這兩卷書信。
 
現在我們可以仔細來看看哥林多前書,好。各位,我們先來看看這個,現在我們先來瞭解一下,
大衛鮑森-哥林多書信背景
這像是以個三明治,先不看外面的麵包,來看裏面的餡,這個三明治的外面是釘十架和復活,從釘十字架開始到復活結束,現在先不看這兩部分,來看看中間的部分,我前面說過保羅需要處理兩件事,第一是革來氏家裏的人,帶來的壞消息,第二是由三個人帶來的一封信,信上提出許多疑問,所以三明治中間的餡不只一項,保羅需要解決所聽到的壞消息,而且又要回答信上的疑問,但是他不是先解決一件事,再解決另外一件事,而是跳著談,有的時候他會突然談到,他所聽到的壞消息,各位瞭解我的意思嗎?所以他在回答一連串的疑問,大約有一半是在解決,他所聽到的問題,另外一半是在回答他們所提出的疑問,保羅所聽到的壞消息都是教會裏面確實發生的問題,包括會友分門結黨,淫亂的罪,會友上法院互告,興起拜偶像的風氣,男女之間的關係,尤其是男女在教會之中的角色,還有人領聖餐的時候喝醉酒,當時的聖餐是正餐,如果今天還是一樣該有多好,我們在吉爾福教會,偶爾會舉辦這樣的聖餐,在每張桌子上,都會有一個杯子和一塊餅乾,飯後就把杯和餅傳下去,初代教會都是在大家一起吃完正餐後領聖餐,但是後來不再吃正餐了,主要是因為哥林多教會濫用這個做法,於是聖餐簡化為一點餅和一點酒,免得有人把餅吃光,並且喝得醉醺醺的。
 
因為哥林多人的濫用,所以我們失去了這個傳統,不知道你有沒有想到這一點,聖餐本來是一個愛宴,是一頓正餐,吃完正餐後一起紀念耶穌,如果能過恢復這個做法那該有多好,但是在教會吃正餐通常會怎樣?大家會想辦法越做越豐盛,對不對?連家庭小組的晚餐也都是越做越豐盛,變成都在吃,沒有時間禱告了,這種情形我們都見過,所以保羅聽到了他們有這些問題,於是就寫信糾正他們。
 
他們也是在信上問到結婚和離婚的事,還有再婚,重點就在這裏,聖經沒有說離婚是犯罪,卻提到再婚是犯罪,這個差別很重要。另外,他們也問到拜偶像的食物,因為他們買來的食物早就拜過偶像。各位知道嗎?他們所買到的食物早就拜過偶像了,比如像今天的紐西蘭羊肉,因為紐西蘭羊肉,已經失去了歐洲的市場,今天紐西蘭羊肉,主要的外銷市場變成中東,因為羊肉是阿拉伯人最喜歡的肉類,所以中東變成紐西蘭羊肉很大的市場,所以他們宰羊的時候必須要先舉行回教儀式,禱告之後才能宰羊,所以今天的紐西蘭羊肉,大多已經做過回教儀式,各位可以瞭解嗎?
 
這正是當時哥林多碰到的問題,屠宰場的肉。在宰殺之前,會先拜過偶像,然後再送到市場販售,這讓基督徒中心感到不安,他們會想可以吃拜過偶像的食物嗎?還是要改成吃素呢?畢竟這些肉品已經祭拜過了,瞭解嗎?這是他們要面對的一個問題,他們問結婚、離婚和再婚的事,也問拜過偶像食物的事,又特別問到屬霊的恩賜,因為他們教會有許多屬霊的恩賜,保羅為哥林多教會感謝主,他們能說方言、發預言、又能行異能,有各樣屬霊的恩賜,哥林多教會的每個會友都受過聖霊的洗,也都有屬霊的恩賜,保羅感謝神賜給哥林多教會這麼多的恩賜,但是這個教會也充滿了肉體情欲,恩賜和肉體情感有可能會同時存在,這種情形就是有屬霊的恩賜,卻沒有聖霊的果子,以至於不能夠適當地發揮恩賜,但是他們問到了這個問題,保羅就在信上談到屬霊的恩賜,因為保羅有的時候是在解答問題,所以這些部分的經文有點難解,那裏是保羅引述他們的話,哪里是保羅講他們自己的想法,這些經文比較難解,很容易被誤解。
 
我們來舉個例子,比如保羅有個地方說,男不近女倒好,這是保羅的想法,還是保羅在引述他們的話?但是整句話是說,論到你們信上所提的事,男不近女倒好,你看,這裏也許是他們在問男人不娶妻是不是比較好?因為保羅接下來的話,顯然十分贊同婚姻,所以我們必須注意那裏是引述他們的話,又比如保羅說,女人在教會要閉口不言,這是在引述他們的話,還是在講他自己的看法?因為他在這封信上鼓勵婦女在教會禱告、發預言,有沒有看出困難點?我提出來是要大家小心,詮釋和應用哥林多前書一定要非常非常地小心才行,否則你可能以為是在引述保羅說的話,其實卻是他先引述了他們的話,然後再加以回答,各位瞭解嗎?
 
不過其他部分的經文倒是滿清楚的,接下來我要說的是哥林多前書不容易應用出來,有些人一板一眼地,照著字面去做,這樣就造成了一些誤解,我舉個例子來說明一下,我們不應該盲目地跟從當時的習俗,而應該要找出保羅的原則,然後在應用在我們的情況下,瞭解嗎?
 
我舉個哥林多前書以外的例子來說明,今天竟然有很多基督徒,他們相信耶穌要我們在教會舉行洗腳儀式,有的時候教會會宣佈說,下個主日有洗腳儀式,結果大家來教會之前會先把腳洗乾淨,你看,把洗腳變成一種儀式,但是我認為這是照字面的意思來應用聖經,我要告訴你耶穌為什麼要洗門徒的腳,你們知道他為什麼這麼做呢?答案是:他們的腳很髒,知道嗎?那是必須洗腳的原因,因為當時的人是穿涼鞋走在泥土路上,所以當你到人家家裏去吃飯的時候腳一定是又髒又臭,吃飯的時候不能夠把腳藏在桌子底下,因為當時是斜躺著吃,用左手支撐,用右手吃飯,你的腳就擺在旁邊那個人的面前,所以當你把腳擺在別人面前的時候,你必須要先洗腳才行,家中地位第二低的僕人會把自己的鞋給脫掉,由低位最低的僕人為他洗腳,是按照這個順序,所以施洗約翰才會說,我不配給他解鞋帶,不配當地位第二低的傭人,但是耶穌卻洗門徒的腳,耶穌這樣做是因為他們的腳很髒,他們的腳需要洗,他也是在教導基督徒,去幫助卑微有需要的人,耶穌的本意不是叫人舉行洗腳儀式,換做今天應該是幫別人洗車,因為今天在路上最容易弄髒的是車子,對不對?
 
如果全盤照抄當時的做法,那就錯過了真正的原則,而把它變成一種儀式,其實耶穌的本意是叫人要用謙卑的態度彼此服事,來看看哥林多前書十一章,女人該不該戴帽子,這是基督徒搞不清楚狀況的好例子,我必須說第一、哥林多前書中根本沒有談到帽子,根本沒出現【帽子】這個詞,倒是有提到【蓋頭】,但是整章中也只出現了一次,而且那句話是這麼說的,女人有長頭髮給她作蓋頭的,這裏根本就沒有提到女人應該戴面紗,更別說是戴帽子了,這裏其實是在講頭髮,這裏說男人的頭髮應該比女人的頭髮短,不只談到女人的短髮,也談到男人的長髮,簡單的原則是在教會中坐在你後面的人,應該看得出你是男人還是女人,更深入一點的原則是男女有別,這段經文不是在講戴帽子或者是頭髮,而是在講頭,原則很簡單,你看見男人時應該想到他的頭,看見女人時應該想到她的頭髮,從頭髮可以清楚地分辨男女,提醒我們上帝是基督的頭,基督是男人的頭,而男人是女人的頭,重點是在講【頭】,【頭】是這裏的重點。男人必須留短髮,露出頭部來,女人的頭髮則不能太短,好蓋住頭部,就是這個原則,但是根本的原則是男女在基督裏仍然有別,並非不分性別,我們仍然是上帝當初所造的男人和女人,是以男人和女人的身分來敬拜上帝,我們願意接受上帝造給我們的性別,所以變裝癖是聖經所不容的,男人想變女人,或女人想變男人,這是在反抗上帝的創造。
 
當我們敬拜創造主,是以受造物的身分來敬拜他,而且一定要男女有別,男人要樂於當男人,女人要樂於當女人,我們以男人和女人的身分一同敬拜上帝,可是在現代社會裏,卻是一心一意地想要抹殺男女之間的差別,這種風氣也悄悄地進入教會,把今天的教會搞得亂七八糟,不接受上帝創造我們的本意,所以真正的原則不在於帽子或者是頭髮,而是在於【頭】,女人用頭髮蓋住她的頭,男人則露出他的頭來,所以看見男人,會看見他的頭,看見女人會會看見她的頭髮,女人的頭髮是她的榮耀。
 
我們從新的角度來看這段經文,不要談女人該不該戴帽子,這裏的原則是:做頭,或者說帶頭,這在我們的社會中,很清楚地呈現出來,最近有一個非洲人問我,他說:在我的國家裏,女人的頭髮跟男人一樣短,頭髮就是很卷,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告訴他說,那你們就應該要把握原則,看看在教會中女和男女有別,我們並非中性人,這是原則上帝按他的形象造男造女,可是這世界根本就在反抗,上帝造男造女的事實,男人需要女人,女人需要男人,男女不同,男女互相需要,是互補的,我們在上帝眼中,有同等的價值、尊嚴和地位,但是男女有不同的角色、責任和作用,男女是上帝所創造,當我們敬拜上帝的時候,不是以中性的身分敬拜,而是以男人和女人的身分,來敬拜,讚美創造主造給我們的性別,並且為彼此感謝主,這個原則非常重要,因為很多現代人就像哥林多人,想要抹煞男女之間的差別,這差別是上帝造的,要讓我們能夠互補、互相吸引,上帝不要大男人主義,但他要騎士精神,上帝要男女在行為舉止上有別,以男人和女人的身分敬拜祂,我們應該甘心樂意這麼做,感謝主!創造我的性別,就是這個原則,但是有些人只曉得譴責,喔,那個女人沒有戴帽子,哥林多前書十一章,有兩種常見的錯誤應用,這兩種我都在教會看過,

第一、把哥林多前書十一章應用在身體上,而不是屬霊上,有些女人在教會戴帽子,卻不願順服丈夫,知道我的意思嗎?我見過女人在教會裏戴帽子,對丈夫卻頭指氣使,她們把聖經應用在身體上,而不是屬霊上,瞭解嗎?
 
相反的,有些人應用在屬霊上,而不是身體上,這根本就不對,我們都有身體,我們的霊就住在我們的身體裏,他們以為只要在靈裏,承認男人是頭就行了,這不對,從你的行為舉止,也要能夠看出來才行,因為身體是你的一部分,你是用身體來敬拜上帝,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來敬拜上帝,所以要應用在身體和屬靈上,接受這個做頭的基本原則,在行為上表現出來,好叫人知道我們是屬神的男女。
 
好,我們就先停在這裏,哥林多前書,其實有很多主題可以講,但是我想用上面這個例子,說明按字面強解的結果,其實我們應該要找出,保羅真正要講的原則,然後看今天該如何應用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