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伯來書的重點在於其寫作目的,若不曉得此書的寫作目的,會覺得書中有些內容格格不入,好像沒有關聯,可是一旦掌握這個關鍵,就會豁然開朗,覺得每句話都有關聯。但要了解希伯來書的寫作目的並不容易,因為我們對這卷書信的背景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作者是誰。不過從書信中可以推測出,這封信是寫給羅馬教會中的猶太人,而且寫作年代是在保羅寫羅馬書之後,在西元70年之前。在這段期間內,尼祿登基做羅馬皇帝,開始迫害基督徒。這卷書信之所以只寫給猶太基督徒,是因為猶太人可以回到猶太會堂避難,作者想辦法要說服他們,別在信仰上走回頭路。
一、看似深奧難懂的一卷書信:
有人覺得希伯來書是新約聖經裡面最難了解的一卷書信。原因有以下三點:
(一)、這卷書信談到很多跟猶太人有關的事情,猶太人讀起來備感親切而外邦人卻覺得不相干。
(二)、讀希伯來書,確實需要對舊約聖經有一些了解,尤其是利未記這卷書。基督徒想把聖經讀完一遍時,常常會卡在利未記這裡。
(三)、希伯來書中有一些論點,現代人難以明瞭。希伯來書所使用的希臘詞彙是新約聖經中最精煉的,最接近古典希臘文,就連英譯本的遣詞用字都修飾的很好。 古典希臘文是學者和教授所講的語言,新約其他書卷是用「通用希臘文」書寫的。上帝要用普通人的語言來寫祂的聖經,而不是學者使用的語言。
當然,也有很多人很喜歡這卷書信,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項原因:
第一,這是談論「信心」的一卷書,尤其是第十一章,讀起來覺得深有同感。
第二,這卷書可以幫助基督徒了解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之間的關連,巧妙的指出基督信
仰跟從前的聖殿儀式有什麼關聯。也能幫助我們基督徒該如何看待摩西的律法。
第三,讀希伯來書可以更認識基督,對耶穌有嶄新的認識,遠勝過其他書卷。
讀希伯來書時,你會發現「更好」這個詞是貫穿整卷書的關鍵字。作者一直說耶
穌更好,耶穌更好,用「比較」的方式強調耶穌比天使好、比先知好、比其他人
都好。
二、「新約聖經」之謎:
如果不曉得希伯來書的寫作目的,會覺得書中有些內容好像格格不入、沒有關聯。但如果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就會豁然開朗,會覺得每句話都有關聯。不過,在掌握這個關鍵之前會發現一些難題:
第一,對寫作當時的背景了解很少,甚至不知道作者是誰。
第二,不知道這封信是寄到哪裡。但信中最後有一個線索:「從意大利來的每個人也問你們安」。可以推論出這封信是寄到義大利,而且是寄到羅馬的教會。
第三,從這條線索可以推測出這封信是寄給羅馬教會的基督徒,而且是給教會中的「猶太基督徒」。
第四,這封信的寫作時間顯然是在「羅馬書」之後,因為信上提到的一些事在保羅寫羅馬書時還沒發生。而且那時耶路撒冷聖殿和獻祭儀式仍然存在,所以顯然是在西元70年之前寫的。
三、寫作背景及目的:
既然知道希伯來書是在保羅寫羅馬書之後、西元70年之前寫的,那麼,這段期間內發生了什麼事呢?答案是:有個叫「尼祿」的人登基做羅馬皇帝。這就是希伯來 書的寫作背景。這個時期的基督徒,開始受到迫害,希伯來書中也提到了迫害。雖然還沒有基督徒殉道,但是在財物、家庭方面卻飽受損失,甚至已經有基督徒被關 進牢房,受迫害的基督徒包括外邦人及猶太人。
那為什麼這卷書信只寫給猶太基督徒呢?答案很簡單,可以解釋這卷書的內容:猶太人有辦法躲過迫害,但是外邦人卻躲不過。猶太基督徒如何躲過迫害?就是回到 猶太會堂。在當時的基督教是非法的宗教,基督教會是地下教會;但猶太教是合法的宗教。這種情況下,外邦基督徒無處可逃,但猶太基督徒可以回到猶太會堂,好 讓全家人不受迫害。猶太基督徒可以說自己回頭信的是同一個上帝、我所敬拜的仍是耶穌的天父。但是,他們必須付出一個代價才能回到猶太會堂,那就是:在會堂 前面公開否認耶穌是彌賽亞。很多猶太基督徒為了子女的安全,選擇回到猶太會堂。所以,作者的寫作目的只有一個:就是阻止猶太基督徒回到猶太會堂。希伯來書 從頭到尾都是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又是懇勸、又是警告,提出各種論點來說服他們別走信仰的回頭路。因此,作者的用意不是在講解教義,也不是在講解基督, 而是「懇勸」他們:別走回頭路!要繼續前行!
四、希伯來書的內容架構:
這是一封「鼓勵」的書信,也是一封「嚴厲」的書信。作者不斷的警告,也不斷的懇勸。
在各章中,先是論述一件事,再來就是警告與懇勸,一直輪流。有趣的是, 越讀到後面,
「論述」與「勸勉」的比重逐漸改變。第一章和第二章的論述很長,勸勉很短;再來的
部份,論述越來越短,勸勉則越來越長。最後第十一章的論述之 後,十二、十三章都是
勸勉的話,重心由論述轉到勸勉。所以希伯來書前面比後面難懂,「論述」難懂但「勸
勉」容易了解。再來,「讓我們」一詞在整卷書信中出 現了有13次之多,而光是十二、
十三章就高達8次。
接著我們來了解一下希伯來書的架構:
A、負面消極的對比(1-10章)『別走回頭路』
1.兒子比僕人更好(1-6章)
好過 先知、天使
使徒【摩西及約書亞】
祭司【亞倫及眾子】
2.本體比影子更好(7-10章)
好過 祭司【麥基洗德】
原本的約
獻祭【一次獻上】
B、正面積極的連貫(11-13章)『要繼續前行』
1.對神持守信心
亞伯 以諾 挪亞 亞伯拉罕 以撒 雅各 摩西 約瑟 約書亞 喇合 基甸 巴拉 參孫 耶弗他 大衛 撒母耳及眾先知
2.定睛仰望耶穌
信心的創始成終者
新約的中保 營外受苦的那位
回教徒是很難信主的,原因是他們認為信耶穌是走回頭路,他們相信穆罕默德才是最後也是最好的一位先知,他們接受耶穌是先知,但祂不是最後最好的那一位。這種想法當然不對,耶穌才是至高的那一位。就算穆罕默德再崇高,他也不是上帝的兒子。
在舊約聖經裡有耶穌的許多影子,有人稱之為「預表」。在希伯來書則稱之為「影子」。讀舊約聖經就是一直在讀耶穌的影子,這是很重要的觀念。讀「利未記」這 卷書就是在讀耶穌的影子,明白了這一點就可以讀懂。「獻祭」就是十字架的影子。「獻祭的牲畜」、「逾越節的羔羊」就是耶穌的影子。現在我們不必再看羔羊, 因為我們已經有耶穌了。本體會投射出影子,而我們已經有了本體。
我問你們一個問題: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時候,以撒幾歲?是8歲?還是12歲?每個猶太人都會告訴你以撒是三十幾歲。一個已經長大成人的男子可以輕易板倒他老 爸,但以撒卻選擇順服。這是因為我們將創世紀分章,就忽略了下一章接下來的事件,談到撒拉過世。從撒拉91歲生以撒到撒拉127歲過世,你如果知道以撒當 時大約33歲,耶穌的影子就更清楚了。而亞伯拉罕獻以撒的摩利亞山,正是耶穌被釘十架的地方。當天使阻止亞伯拉罕殺以撒後,亞伯拉罕轉身一看,有一隻公羊 兩角扣在荊棘叢中…。幾世紀以後,上帝的羔羊頭戴荊棘,在摩利亞山上被獻為祭。
五、負面消極的對比:
在這裡作者問:為什麼要回去舊約?如今你們已在新約中,這個約的根基是「赦免」還有「遺忘」。這是非常奇妙的恩典,上帝不但要饒恕,也要遺忘,再也不重提 舊事。「我要和你立新約,不再記念你的罪。」我們需要記住,上帝饒恕之後就會把這件事忘記。問題是我們忘不了,所以才無法饒恕自己,也很難饒恕別人,因為 忘不了他們所言所行。但上帝說:「我不再記念你的罪。」那是新約。你們甘心回到舊約嗎?
作者又說:而且你們從現在起,每天、每週、每年都要不斷地獻祭,難道說你們還要帶鴿子和羊,割開牠們的喉嚨讓血流滿地嗎?這原是上帝的命令:不流血,罪就 不得赦免。但是你們現在已經有了完美而且足夠的祭了,已經不再需要了,現在你只需要耶穌的血就夠了。這就是希伯來書的信息:難道你要放棄最好的,退而求其 次嗎?
六、正面積極的鼓勵:
希伯來書的前半段作者比較了新約和舊約,而後半段作者強調新舊約的信息是連貫的。有些舊約的東西已經廢棄不用,因為是影子,而我們已經擁有本體。但舊約有 一樣東西到新約仍然適用,那就是「信心」。要知道,我們在基督裡得到的啟示,舊約的信心英雄他們都沒有,他們也沒有聖靈的澆灌,即使到死都沒有看到應許實 現,但他們仍然繼續相信。這樣的信心值得敬佩,我們需要效法他們的信心。
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是以色列的族長,上帝將他們的名字和自己的名字連在一起:「我是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神」,這是上帝的名字。
喇合是這批名單上第一個女人。她是個外邦人,還是個妓女,卻把她自己的未來完全寄託在上帝的子民身上。她在耶利哥城幫助以色列的探子藏匿,結果當耶利哥城 被攻陷時只有她這一家逃過一劫。聖經將她列為「信心的榜樣」,不只希伯來書提到她,雅各書也提到她,甚至她的名字也出現在耶穌的家譜上,她是大衛的高祖 母。
關於這些信心英雄,請注意兩件事:
第一,他們的信心,是付諸行動的信心。挪亞因著信造方舟;亞伯拉罕因著信獻以撒;摩西因著信做了這個;基甸、參孫因著信做了那個…,用你的行動,讓我看見你的信心。所以,真正的信心要有行動。
第二,十一章有一節經文說:這些人都是存著信心死的,並未看見所信的事成真。但是有些人就算看到也還是沒有辦法持守信心。他們的信心,不只是在佈道會上決志相信而已,而是一生堅定相信,即使沒有看見應許成真。我們要效法這種信心。